|

 行为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 ,其行为构成(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是( )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C:明知并希望发生
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
《刑法》第383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个人贪污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该条款中后半段的法定刑规定采用的是(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下列刑法基本原则中,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与刑法第37条规定的“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这两者的规定是属于( )
A:无罪规定
B:有罪规定
C:轻罪与重罪的规定
D:无罪与有罪的规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失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逃脱罪的主观方面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失
D:间接故意或者过失
甲教唆乙盗窃,两人为此制定了计划,并准备了作案工具。乙在盗窃时被人发现即逃跑。此案是( )
A:教唆未遂
B:未遂的教唆
C:不属于共同犯罪
D:共同实行犯罪
非法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犯罪主体是( )
A:税务机关工作人员
B:工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商检机关工作人员
D:进出境检疫机关工作人员
下列物品中,不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的是( )
A:不动产
B:提货单
C:无主物
D: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
下列各项中,不是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的一项是( )
A:犯罪主体不同
B:行为手段不同
C:侵犯的客体不同
D:主观目的不完全相同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客体是( )
A:药品管理制度
B:不特定多人的健康
C:市场管理秩序
D:药品管理制度和不特定多人的健康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其监督机关为( )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司法机关
D:基层单位或组织
拘役的期限(不包括数罪并罚)是( )
A:15日以上6个月以下
B: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3个月以上年以下
D:6个月以上2年以下
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 )
A:判处管制
B:判处拘役
C:处以罚金
D:并处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采用的法定刑有( )
A: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D: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E:选择性法定刑
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不同主要在于(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
C:行为人故意内容不同
D:犯罪所庇护的对象不同
E:犯罪的表现形式不同
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
A:中国公民
B:外国公民
C:无国籍人
D:反动组织
E:反动机构
洗钱罪的犯罪对象是( )
A: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B: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C: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D:贪污贿赂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E: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非基本原则相比较,其特征是( )
A:它由刑法规定
B:它贯穿全部刑法规范
C: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
D:它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
E:它为刑法所特有的,而非一切法律所共有
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是指( )
A:杀人
B:放火
C:投毒
D:爆炸
E:其他危险方法
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是( )
A:打骂
B:威胁
C:要挟
D:绑架
E:限制人身自由
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取决于( )
A:犯罪客体
B:犯罪人的文化程度的高低
C:犯罪的客观方面
D:犯罪人的居住情况
E:犯罪的主观方面
盗伐林木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
A:国家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B:集体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C:他人自留山上的成片林木
D:屋前房后的零散林木
E: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国家或集体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主体是( )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发包单位
D:工程监理单位
E:设计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