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税罪的主体是( )
A:单位
B:一般主体
C: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D:税务机关
犯罪分子具有法律规定的从重处罚的情节的,应当( )
A: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B: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
C: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
D:根据所适用的具体法律,或者罪加一等,或者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失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下列犯罪中,犯罪对象是该罪的必要条件的是( )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盗窃罪
C:放火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
因身份、地位等的不同而轻罪重判或者重罪轻判,违背了(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反对株连无辜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
A:应当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刑罚按“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B:应当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刑罚按“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C:不应撤销缓刑,对所发现的罪按刑法的规定直接判处刑罚
D:不应撤销缓刑,单对所发现的罪应当按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下列行为中,构成伪证罪的有( )
A:法院书记员因疏忽,漏记了案件重要事实
B:辩护人伪造证据
C:侦查人员帮助犯罪嫌疑人伪造证据
D: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
某甲欲害其妻。某日将毒药放入其妻服用的中药之中,让其服下。其妻服后,痛苦万分,其状惨不忍睹。甲见状,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因深度中毒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既是犯罪中止,也是犯罪未遂
我国刑法规定的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 )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15日以上15年以下
C: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D:15日以上20年以下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主体是( )
A:公安人员
B:监察人员
C:审判人员
D:司法工作人员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确定罚金的数额应当根据( )
A:犯罪分子本人的经济状况
B:犯罪情节
C:犯罪分子家庭的经济状况
D: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下列侵犯著作权行为中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是( )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 的图书
B:未经录音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
C:制作、出版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D:剽窃、抄袭他人作品
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罪不同的原因是( )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D: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
对公司、企业行贿罪成立的条件之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 )
A:为谋取利益
B: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C:为谋取个人利益
D:为谋取小集团利益
某机修师因对领导不满,利用工作之便,在进厂大修的飞机上,非法加装两套控制电路,妄图使飞机在试飞时空中断油停机,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因被及时发觉而没有造成飞机坠毁的严重后果。机修师的行为属于( )
A: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
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
C:破坏交通工具罪预备
D:不构成犯罪
构成伪证罪的主体有( )
A:证人
B:鉴定人
C:记录人
D:翻译人
E:辩护人
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不同主要在于(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
C:行为人故意内容不同
D:犯罪所庇护的对象不同
E:犯罪的表现形式不同
量刑情节分为( )
A:一般情节
B:特殊情节
C:法定情节
D:酌定情节
E:从宽处罚情节
减刑适用的对象是( )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E: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
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罪的类型包括( )
A:单纯的一罪
B:实质的一罪
C:形式的一罪
D:法定的一罪
E:处断的一罪
法院对于犯罪分子量刑时,应当解决的问题有( )
A: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
B:决定对犯罪人判处何种刑罚
C:决定对犯罪人判处多重的刑罚
D:决定对犯罪人所判处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
E:决定对犯罪人是否实行数罪并罚
拘役与行政拘留、民事拘留、刑事拘留的区别是( )
A:性质不同
B:适用的对象不同
C:适用的机关不同
D:依据的法律不同
E:期限不同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指( )
A:侦查工作人员
B:检察工作人员
C:审判工作人员
D:有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E: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有( )
A:侵害的客体仅仅是市场管理制度
B:在客观上,表现为不诚实交易的行为
C:本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一可以是单位
D: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E: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犯罪构成回答的问题是( )
A:什么行为是犯罪
B:犯罪是怎样成立的
C:犯罪的本质属性
D:犯罪的基本状态
E:犯罪的成立要具备哪些法定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