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 )。
A:反馈系统
B:前馈系统
C:串联系统
D:并联系统
超前校正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 )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的稳定裕度。
A:相位
B:角度
C:幅值
D:增益
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或部件)在( )输入下的稳态响应。
A:线性
B:正弦
C:余弦
D:正切
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等于( )。
A:1
B:2
C:3
D:4
动态结构图由以下几种符号组成。( )
A:信号线
B:分支点
C:相加点
D:方框
典型时间响应包括以下几种( )。
A:单位阶跃响应
B:单位斜坡响应
C:单位脉冲响应
D:单位综合响应
消除系统结构不稳定的措施有( )。
A:改变积分性质
B:引入比例-微分控制
C:改变微分性质
D:引入比例-积分控制
校正元件按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可分为。( )
A:串联校正
B:反馈校正
C:前置校正
D:干扰补偿
串联校正根据其提供的相角可分为( )。
A:超前校正
B:滞后校正
C:超前-滞后校正
D:滞后-超前校正
控制装置应具备三种基本功能:测量,计算和执行。( )
A:错误
B:正确
若格兰姆矩阵W(0,t1)为非奇异,则系统完全可控。( )
A:错误
B:正确
串联滞后校正用于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且还可以基本保持系统原来的暂态性能。( )
A:错误
B:正确
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
A:错误
B:正确
串联后等效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 )
A:错误
B:正确
一阶不稳定环节的幅频特性与惯性环节的完全相同,相频特性也一样。( )
A:错误
B:正确
采样器的作用是从连续的信号中采样得到离散的信息。( )
A:错误
B:正确
输出至状态微分反馈的引入不改变系统的可观测性,但可能改变系统的可控性。( )
A:错误
B:正确
描述函数法不受阶次的限制,对系统的初步分析和设计方便。( )
A:错误
B:正确
当需确定在某一外作用和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动态过程时,可采用拉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求得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值解。( )
A:错误
B:正确
若闭环零、极点彼此接近,则它们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相互抵消。( )
A:错误
B:正确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是最优性原理,基本方法是逆向递推法。( )
A:错误
B:正确
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延迟时间为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上升到其稳态值的70%所需的时间。( )
A:错误
B:正确
利用传递函数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研究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性能。( )
A:错误
B:正确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 )
A:错误
B:正确
系统的动态结构及所有参数,惟一地取决于开环传递函数。( )
A:错误
B:正确
单纯采用超前校正或滞后校正均只能改善系统暂态或者稳态一个方面的性能。( )
A:错误
B:正确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两条通道:干扰和被控量。( )
A:错误
B:正确
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频段中,中频段决定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A:错误
B:正确
稳定性是指系统当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平衡状态的性能。( )
A:错误
B:正确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所有元素的计算值均大于0。 ( )
A:错误
B:正确
绝大多数控制系统,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
A:错误
B:正确
反馈校正能等效地改变被包围环节的动态结构和参数。( )
A:错误
B:正确
采样系统暂态响应的基本特性取决于极点在z平面上的分布,极点越靠近原点,暂态响应衰减得越快。( )
A:错误
B:正确
可以通过判断系统的开环特性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