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0.707。
A:±45°
B:±30°
C:±60°
D:±90°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把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画在( )上可以求得闭环频率特性。
A:等M圆图
B:系统图
C:伯德图
D:结构图
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A:增加开环极点
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增加开环零点
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结构图的基本组成形式有。( )
A:串联连接
B:并联连接
C:反馈连接
D:混联连接
常用的典型外作用有( )。
A:单位阶跃作用
B:单位斜坡作用
C:单位脉冲作用
D:正弦作用
以下环节哪些( )为控制系统的典型环境。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微分环节
D:惯性环节
校正元件按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可分为。( )
A:串联校正
B:反馈校正
C:前置校正
D:干扰补偿
模型按照构造方法可分为( )。
A:数学模型
B:物理模型
C:理论模型
D:经验模型
最优控制是要求系统实现对某种性能标准为最好的控制。( )
A:错误
B:正确
系统的带宽反映了系统对噪声的滤波特性,同时也反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
A:错误
B:正确
传递函数虽然结构参数一样,但输入、输出的物理量不同,则代表的物理意义不同。( )
A:错误
B:正确
时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以拉氏变换作为数学工具,直接解出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 )
A:错误
B:正确
采样系统暂态响应的基本特性取决于极点在z平面上的分布,极点越靠近原点,暂态响应衰减得越快。( )
A:错误
B:正确
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频段中,低频段决定了系统的平稳性和快速性。( )
A:错误
B:正确
闭环零点的作用为减小峰值时间,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并且闭环零点越接近虚轴,这种作用越明显。( )
A:错误
B:正确
劳斯判据主要用于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和确定系统参数的允许范围,但不能给出系统稳定的程度。( )
A:错误
B:正确
反馈回路的设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前置校正的配置着重于系统的精度。( )
A:错误
B:正确
线性系统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
A:错误
B:正确
系统的动态结构及所有参数,惟一地取决于开环传递函数。( )
A:错误
B:正确
稳定性是指系统当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平衡状态的性能。( )
A:错误
B:正确
可以通过判断系统的开环特性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
A:错误
B:正确
利用传递函数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研究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性能。( )
A:错误
B:正确
稳态误差是衡量系统稳态性能的重要指标,是系统控制精度的一种度量。( )
A:错误
B:正确
状态反馈的引入不改变系统的可控性,但可能改变系统的可观测性。( )
A:错误
B:正确
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延迟时间为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上升到其稳态值的70%所需的时间。( )
A:错误
B:正确
传递函数是由代数方程组通过消去系统中间变量得到的。( )
A:错误
B:正确
一个控制元件的传递函数,不一定只含有一个典型环节,而可能是几个环节的组合。( )
A:错误
B:正确
系统开环稳定,只要合理选择控制装置,完全能调试出稳定的闭环系统。( )
A:错误
B:正确
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时,其描述函数等于两个非线性环节描述函数的乘积。( )
A:错误
B:正确
根轨迹是指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随系统参量变化在s平面上运动而形成的轨迹。( )
A:错误
B:正确
稳定的周期运动在扰动消失后,系统的运动能重新收敛于原来的等幅持续震荡。( )
A:错误
B:正确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 )
A:错误
B:正确
绝大多数控制系统,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