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263|回复: 0

福建师范《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8-8 18: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
A: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B: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
C: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象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
B:“疾虚妄”说
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
D:“发愤著书”说

刘熙载文艺批评的最重要特点就是()
A:体系性
B:概括的方法
C:知人论世
D:辩证法精神

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A:曹丕
B:钟嵘
C:刘勰
D:陆机

陈子昂在《修竹编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
A: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
B: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
C: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
D: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

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

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教材认为,这里的“会意”是指()
A:具体构思
B:文章立意
C:汇合多重境象
D:领会文章主题

《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任半塘
B:梁启超
C:王国维
D:吴梅

陈子昂在《修竹编序》中赞扬东方虬的《咏孤桐篇》诗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这里的“正始之音”,教材认为是泛指()
A: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开创的玄谈之风
B: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
C:曹魏正始年间出现的宣扬玄理的作品
D:建安正始时期具有建安风骨的作品

根据教材的论述,在其著作中提出许多充满辩证思想的近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康有为
B:刘熙载
C:魏源
D:梁启超

重要的文学评点有()
A: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B: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C: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D:刘辰翁的《水浒传》评点
E:毛宗岗的《金瓶梅》评点

中国文论在儒道互补中发展,一般来说,儒家文论较多讨论 ()问题。
A:A.文学的社会作用
B:自然平淡的风格
C:艺术思维的规律
D:文与质的关系
E:作家的道德修养

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
A: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史界革命
D:白话运动
E:小说界革命

以下与声律论有关的选项有()
A:声律论的建立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
B: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陈寅恪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
C: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发现的
D: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
E:完整列出声律说“八病”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

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
A:A.言必中当世之过(白居易)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
C: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赞王维语)

《诗品序》的主要内容有()
A:反对声病说
B:提出了“滋味”说
C:反对玄言诗
D:提倡直寻
E:提倡用典

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
D:“词人之赋丽以淫”
E:赋的风格“文质彬彬”

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A:A.以意逆志
B:品第高下
C:知人论世
D:神韵说
E:文质彬彬

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
A: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

属于清末四大词人的有()
A:王鹏运
B:况周颐
C:朱祖谋
D:端木埰
E:文廷式

王国维主要继承了明国时期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
A:对
B:错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A:对
B:错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A:对
B:错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意为主”的著名论断()
A:对
B:错

清代的李渔在《闲庭偶寄》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A:对
B:错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与民同乐”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A:对
B:错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A:对
B:错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这段诗论出自《论衡·艺增》()
A:对
B:错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家”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A:对
B:错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A:对
B: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4-30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