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177|回复: 0

《钢筋混凝土结构(1)》在线作业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8-8 1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减少混凝土徐变可采用的措施有()。
A:增加水泥用量
B:蒸汽养护混凝土
C:提早混凝土的加荷龄期;
D:增加水用量。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稳定系数为()承载力与短柱承载力的比值
A:整体
B:中心
C:长柱
D:以上均不对

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    )。
A:轴心受拉构件和大偏心受拉构件的裂缝将贯通
B: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裂缝将贯通
C:小偏心受拉构件和大偏心受拉构件都存在受压区
D:以上都不能确定

当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   )等措施。
A:增大截面尺寸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C:减少钢筋直径
D:增大钢筋截面面积

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中,若求支座处的最大弯矩,则活荷载的正确布置是()。
A:在该支座的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B:在该支座的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C:在该支座的左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只与(      )有关。
A:构件的截面尺寸
B:纵向受力钢筋
C: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D:力的大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调幅法设计连续板提出的基本原则中,要求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的条件()。
A:0.1~0.25;
B:0.1~0.35;
C:0.1~0.45;
D:0.1~0.55;

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混凝土能够承受压力,钢筋能够承受拉力;
B: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
C: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
D: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

轴压构件按螺旋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按普通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1.5倍,是因为 (   )。
A:保证间接钢筋的屈服
B:保证在使用荷载下混凝土保护层不致过早剥落
C:保证足够的安全
D: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要求

减小裂缝宽度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钢筋的直径
B:用III级钢代替II级钢
C:增加钢筋面积
D: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139" width="523"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b7f77335-db06-4a59-8cc8-b0e34c993abb/20099289523273.jpg" /></p>
A:A
B:B
C:C
D:D

为了使梁沿斜截面不发生破坏,除了在构造上使梁具有合理的截面尺寸外,通常在梁内设置()。
A:纵向受力钢筋
B:架立钢筋
C:箍筋和弯起钢筋
D:以上均不对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A: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B:箍筋外表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C:受力钢筋形心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D: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是()
A: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以单一安全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以多安全系数表达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
D:容许应力法。

大小偏心受拉的判定取决于(    )。
A:相对受压区高度
B:配筋量
C:拉力作用点位置
D:A和B

轴心压力对构件受剪承载力的影响是(    )。
A:凡有轴心压力都可提高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B:轴向压力对构件受剪承载力没有多大关系
C:一般来说,轴向压力可提高受剪承载力,但当轴压比过大,反而减低受剪承载力。
D:轴心压力会降低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73" width="587"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19cdce96-a7f2-42b8-91fc-996b416af7b6/20099281034515.jpg" /></p>
A:A
B:B
C:C
D:D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74" width="512"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424e57b9-3710-42ab-9f26-db2300dba727/2009928101511941.jpg" /></p>
A:A
B:B
C:C
D:D

减小构件挠度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梁截面宽度
B:选用直径较粗的钢筋
C: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D:增加梁的截面高度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132" width="507"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ba7ef00b-8337-4049-b557-22ba9703ca1d/200992894531477.jpg" /></p>
A:A
B:B
C:C
D:D

钢材的含碳量越低,则()。
A:屈服台阶越短,伸长率也越短,塑性越差
B:屈服台阶越长,伸长率也越大,塑性越好
C: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236" width="644"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89a7712c-3b92-4f0b-a8fc-102af7349f59/200992895535621.jpg" /></p>
A:A
B:B
C:C
D:D

受扭构件的配筋方式可为(    )。
A:仅配置抗扭箍筋
B:配置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
C:仅配置抗扭纵筋
D:仅配置与裂缝方向垂直的45°方向的螺旋状钢筋

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混凝土(     )。
A:不出现拉应力
B:允许出现拉应力
C:不出现压应力
D:允许出现压应力

某无腹筋梁由于剪跨比的不同可能发生剪压、斜压、斜拉破坏,其破坏时承载力()。
A:剪压>斜压>斜拉
B:剪压=斜压>斜拉
C:斜压>剪压>斜拉
D:斜压>剪压=斜拉

钢筋混凝土圈梁中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A:4φ12
B:4φ10
C:3φ1
D:3φ12
E:以上均可

计算单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变形时,构件刚度取(   )。
A:最小刚度
B:最大刚度
C:平均刚度
D:各截面的计算刚度

简支梁式楼梯,梁内将产生的内力为()。
A:弯矩和剪力;
B:弯矩和轴力;
C:弯矩、剪力和轴力;
D:弯矩、剪力和扭矩

现浇楼盖是指在现场整体浇筑的楼盖,关于其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整体刚性好
B:抗震性能差
C:防水性能好
D:结构布置灵活

计算等截面受弯构件挠度时,应采用(    )。
A:取同号弯矩区段内最大刚度
B:取同号弯矩区段内最大弯矩截面的刚度
C:平均刚度
D:构件各截面的实际刚度

现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的纪念性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A:5年
B:25年
C:50年
D:100年

结构的目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的安全等级和()有关。
A:破坏等级
B:破坏形式
C:破坏方法
D:破坏程度

设计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时,受扭纵筋与受扭箍筋的配筋强度比=1.0时,有()。
A:均布纵筋、箍筋部分屈服
B:均布纵筋、箍筋均屈服
C:仅箍筋屈服
D:均布纵筋、箍筋均不屈服。

偏心受压柱设计成对称配筋,是为了:(     ) 。
A:方便施工
B:降低造价
C:节省计算工作量
D:节省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所采用的计算模式是(   )。
A:混凝土承载力及钢筋承载力均考虑相关关系
B:混凝土承载力及钢筋承载力都不考虑相关关系
C:混凝土承载力不考虑相关关系,钢筋承载力考虑相关关系
D:混凝土承载力考虑相关关系,钢筋承载力不考虑相关关系。

在下列影响梁的受剪承载力的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
A:混凝土强度
B:截面尺寸
C:配筋率
D:配箍率

钢筋混凝土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且不增加钢筋用量,用细钢筋代替粗钢筋,则()。
A:承载力不变,裂缝宽度减小,挠度不变;
B:承载力不变,裂缝宽度增大,挠度增大;
C:承载力不变,裂缝宽度减小,挠度减小;
D:承载力减小,裂缝宽度减小,挠度减小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
A: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
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C:各截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
D: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构件中的钢筋由单根钢筋按设计位置构成空间受力骨架,构成骨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绑扎骨架和()。
A:焊接骨架
B:钢筋骨架
C:螺栓骨架
D:以上均不对

在配置普通箍筋的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箍筋的主要作用是:(     )。
A:帮助混凝土受压
B:提高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C:防止纵筋在混凝土压碎之前压屈
D:对混凝土提供侧向约束,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