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174|回复: 0

《钢筋混凝土结构(1)》在线作业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8-8 1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116" width="453"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5bda8c3d-3094-4d9b-b8cd-351a47d377c2/20099289327518.jpg" /></p><p>&nbsp;</p>
A:A
B:B
C: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尺寸是(    )。
A:150×150×150
B:150×150×300
C:200×200×400
D:150×150×400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189" width="648"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ec0accd5-4694-4150-ace9-3b23e6e69c7f/20099289221941.jpg" /></p>
A:A
B:B
C:C
D:D

受弯构件在正截面工作的第一阶段末期,即将开裂的Ⅰa状态时,钢筋的应力大约为(   )。
A:5~~10MPa
B:20~~30 MPa
C:60~~70 MPa
D:100~~110 MPa

在保持不变的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    )。
A: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B:混凝土及钢筋的压应力均不变
C: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钢筋压应力增大
D: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增大,钢筋压应力减小。

对于适筋梁,受拉钢筋刚屈服时梁的承载力(    )。
A:达到最大承载力
B:离最大承载力较远
C:接近最大承载力
D:承载力开始下降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      ) 。
A: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以单一安全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容许应力法
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对截面尺寸校核的目的是为了(   )。
A:避免斜压破坏
B:避免斜拉破坏
C:避免剪压破坏

当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时,下列正确的是(    )。
A:钢筋强度等级高则钢筋锚固长度短
B: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则钢筋锚固长度短
C: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比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长
D:受剪钢筋的锚固长度比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长

剪扭构件计算 时,(   )。
A:混凝土承载力不变;
B: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不变;
C: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为纯扭时的一半;
D: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为纯剪时的一半。

验算受弯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的目的是(  )。
A:使构件能够带裂缝工作;
B:使构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C:使构件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
D:使构件能在弹性阶段工作。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141" width="468"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b3a222d2-b322-44a6-a52b-457d853d5241/200992894138741.jpg" /></p>
A:A
B:B
C:C
D:D

梁的抵抗弯矩图要求包围设计弯矩图,其目的是保证:
A:正截面抗弯强度;
B:斜截面抗弯强度;
C:斜截面抗剪强度;
D:以上都不对

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A:提高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超配筋受弯构件的破坏特征为:
A:受拉钢筋先屈服;
B:受压区混凝土先压碎;
C: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同时发生
D:以上均不对

(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
B:Ⅱa状态
C:Ⅲa状态
D:第Ⅱ阶段

超筋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与什么有关:
A: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
B:配筋强度有关
C:混凝土级别和配筋强度都有关
D:混凝土级别和配筋强度都无关

在描述混凝土强度的诸指标中,其基本的强度指标是(    )。
A: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B: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设计强度。

对于有流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    )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取值。
A:弹性极限
B:屈服强度
C:极限强度
D:条件屈服强度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75" alt="" width="378"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564c2a68-8193-46fc-a5d5-627fd6b656d6/20099289946338.jpg" /></p>
A:A
B:B
C:C
D:D

在梁的配筋率不变的条件下,梁高h 与 梁宽b 相比,对受弯承载力Mu(    )。
A:h 影响小
B:两者相当
C:h 影响大
D:不一定

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
A:主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B:箍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C:主筋截面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梁的破坏形式为受拉钢筋的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则这种梁称为(   )。
A:少筋梁
B:平衡配筋梁
C:适筋梁
D:超筋梁

下面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是(    )。
A:钢筋达到抗拉强度
B: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
C:钢筋和混凝土都达到强度
D:震动过大满足不了加工精度要求

在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混凝上的抗剪强度(  )。
A: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B: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
C: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压应力超过一定值后,抗剪强度反而减小
D:与压应力无关。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限制最小截面尺寸的条件是用来防止(   )。
A:斜压破坏
B:斜拉破坏
C:剪压破坏
D:弯曲破坏

裂缝间钢筋应变的不均匀系数Ψ的数值越大,说明(  )。
A:裂缝之间混凝土的应力越大;
B:裂缝之间钢筋应力越小;
C:裂缝之间混凝土的应力越小;
D:裂缝之间钢筋应力为零。

梁斜截面弯曲破坏与剪切破坏的根本区别在于:
A:斜截面弯曲破坏时,梁受力纵筋在斜缝处受拉屈服而剪切破坏时纵筋不屈服。
B:斜截面弯曲破坏是由弯矩引起的,而剪切破坏是弯矩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剪跨比较大时发生斜截面弯曲破坏,较小时发生剪切破坏;
D:以上都不对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
A:对结构有利时 &lt;1.0
B:无论何时 &gt;1.0
C:无论何时 =1.4
D:作用在挡土墙上 =1.4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
A:完整性
B:功能性
C:可靠性
D:适用性

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在()范围内
A:0.5~0.6
B:0.6~0.7
C:0.7~0.8
D:0.8~0.9

<p>题面见图片:</p><p><img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9d0d78c2-d95e-45a8-9236-514404e628a9/200992892937830.jpg" /></p>
A:A
B:B
C:C
D:D

发生在无腹筋梁或腹筋配得很少的有腹筋梁中,一般出现在剪跨比m>3的情况,易出现()。
A:斜拉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压破坏
D:以上均可

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消除应力钢丝和热处理钢筋可以用作预应力钢筋
B:《混凝土规范》不允许采用冷加工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用筋
C:HPB235级钢筋不宜用作预应力钢筋
D: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优先采用HRB400级钢筋。

下面正确的是(    )。
A:构件的承载力满足了目标可靠指标的要求,也就满足了允许失效概率的要求
B: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不会出现裂缝的
C:可变荷载不参与荷载长期效应组合
D:荷载的标准值大于其设计值

<p>题面见图片:<img height="158" width="249"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162cec3a-17b9-45c1-a73f-2aaaf9b9d88c/2009928845182.jpg" /></p>
A:<p>A</p>
B:B
C:C
D:D

增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能改变梁的(   )。
A:极限弯矩
B:钢筋屈服时的弯矩
C:开裂弯矩
D:受压取高度

<p>题面见图片:</p><p><img height="149" width="324"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48468/7cb49d7e-4dad-4b45-b4b7-8bb0b5c577b7/200992891211636.jpg" /></p>
A:A
B:B
C:C
D:D

设计时,我们希望梁斜截面抗剪破坏形态为(   )。
A:斜压破坏
B:斜拉破坏
C:剪压破坏

下列各项中(     )达到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A:轴心受压柱因达到临界荷载而丧失稳定性。
B:影响外观的变形。
C:令人不适的振动。
D: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