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性结构的设计原则为()。
A: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B: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C:进行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承载力不足时,修改截面配筋
D: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薄弱层及薄弱构件时进行设计
强柱弱梁是指()。
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D: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的要求。
A: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B:本地区基本烈度
C:本地区抗震防御烈度
D:抗震烈度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承载力验算不足时,采用哪种改进措施最好()。
A:加大墙体截面尺寸
B:提高砂浆等级
C:增设构造柱
D:减小房间面积
强剪弱弯是指()。
A:抗剪承载力Vu大于抗弯承载力Mu
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
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
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
纵波(P波)、横波(S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VP>VS>VL
B:VS>VP>VL
C:VL>VP>VS
D:VP>VL>VS
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
A: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
B:结构总体布置
C:承载力验算
D: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
某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高60m,设防烈度为7度,II类场地,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A:与楼盖刚度无关
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度的地区?()
A:6~8度区
B:7~9度区
C:6~9度区
D:6~10度区
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复合型
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A:200m/s
B:300m/s
C:400m/s
D:500m/s
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中,关于抗震墙的布置,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抗震墙在结构平面的布置应对称均匀
B: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横向设置
C:抗震墙宜于中线重合
D:抗震墙宜布置在两端的外墙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个抗震设防类别。
A:一
B:二
C:三
D:四
地震区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哪项要求()。
A:墙体布置均匀对称
B:优先采用纵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C:楼梯间应对称地设在房屋尽端
D:烟囱、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相应的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是()。
A:0.125g
B:0.25g
C:0.3g
D:0.2g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有()。
A: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B: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C:墙体有可靠的连接
D:加强楼梯间的变形性
E:楼盖及屋盖构件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A:错误
B:正确
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A:错误
B:正确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A:错误
B:正确
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A:错误
B:正确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A:错误
B:正确
纯框架结构延性差,抗侧力刚度差。()
A:错误
B:正确
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A:错误
B:正确
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