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哪一事件说明中共开始违反了“八大”的指导思想
A: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国后初期,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经济基础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实行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D:没收官僚资本
第一次提出“两类社会矛盾”观点是在
A:《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和谐社会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最初是由于:
A:“反右倾”斗争的影响
B: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影响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
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来的。
A:五
B:四
C:三
D:二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A:民主党派在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民主党派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已成为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C: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我国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剥夺
B:和平赎买
C:集体化
D:国家资本主义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A: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
B: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C:为争取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奋斗
D: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
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B:1958年中共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
D:.中共十三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是
A:中共十届一中全会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就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重申了大体分三步走的部署,其中第三步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水平( )。
A:超级大国
B:发达国家
C:中等发达国家
D:普通发达国家
新中国建立后发生的一次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左”倾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
中共“八大”确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直接原因是:
A: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经验的迷信
B:中央领导人的调查研究
C: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出,( )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A:工业体系
B:价格体系
C:农业体系
D:第三产业体系
1980年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 )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终身制
B:选举制
C:继承制
D:选任制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存在的时间是
A:1919~1949年
B:1949~1956年
C:1953~1956年
D:1953~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包括
A: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
B:建立各级地方政府
C:开展土地改革
D: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东京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雅加达会议
D: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 )。
A:社会主义道路
B:无产阶级专政
C:共产党的领导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建国后的头三年,新民主主义的主要任务是( )。
A: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C: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D: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 )和( )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
C:“三反”“五反”
D: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肯定了我国经济发展要实行( )的方针。
A:既反保守
B:又反冒进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
1957年开始的整风运动中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运动达到( )的目的。
A:杀一儆百
B:惩前毖后
C:治病救人
D:清楚异己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资本主义文化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 );第二,( )。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即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1987年党的“十三大”通过了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 )的基本方针,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和改革规划了基本蓝图。
A:经济建设
B:经济体制改革
C:政治体制改革
D:党的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提出的( )确定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
A:解放思想
B:开动脑筋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致向前看
为了实现中共“十二大”提出的党和国家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必须做好几项工作:( )。
A: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
D: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1950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p>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p>
C:<p>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p>
D:<p>解放台湾</p>
1953年之后,党和政府对国防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 )。
A:建立健全国防建设领导体系和防御体系
B:大力加强正规化建设
C:大力加强军事训练
D:加强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研工作
我国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共中央实行了三步决策:( )。
A: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B:在内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下列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针的是( )。
A:“一边倒”
B:“攘外必先安内”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符合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规律要求的,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A:错误
B:正确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镇反运动中,中央反复强调:要打得稳、打的准、打的狠
A:错误
B:正确
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A:错误
B:正确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及这两个会议相继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A:错误
B:正确
中共“十二大”是党的“七大”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它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A:错误
B:正确
1956年1月党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农民阶级的一部分。
A:错误
B:正确
1973年8月26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A:错误
B:正确
1958年5月,中共召开八大一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
A:错误
B:正确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会上明确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错误
B:正确
1984年5月,国务院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A:错误
B:正确
实践证明,中共“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 任何积极意义。
A:错误
B:正确
党的“十四大”的一个新的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A:错误
B:正确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A:错误
B:正确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但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它的初级阶段。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