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来的。
A:五
B:四
C:三
D:二
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和谐社会
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三事件”
B:所谓的“二月逆流”
C:“四五运动”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在关于( )前途问题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
A:台湾
B:澳门
C:香港
D:日本
1980年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 )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终身制
B:选举制
C:继承制
D:选任制
新中国建立后发生的一次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左”倾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
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B:1958年中共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
D:.中共十三大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整顿党的作风和机关作风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
B:当时的自然灾害
C: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了合同
D:肃反扩大化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就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重申了大体分三步走的部署,其中第三步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水平( )。
A:超级大国
B:发达国家
C:中等发达国家
D:普通发达国家
文革开始的标志是
A:《五·一六通知》和《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布
B:《五·一六通知》
C:《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D:《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产生的影响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步
C:.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D:.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农业合作化
B: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
C: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D:没收官僚资本
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东、( )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并批准这两省建设特区。
A:广西
B:海南
C:浙江
D:福建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
A:24届联合国大会
B:25届联合国大会
C:26届联合国大会
D:27届联合国大会
建国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实质目的是
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把盲目的私人资本主义生产逐步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确立了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D:促进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东京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雅加达会议
D:万隆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提出的( )确定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
A:解放思想
B:开动脑筋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致向前看
我国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共中央实行了三步决策:( )。
A: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B:在内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50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p>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p>
C:<p>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p>
D:<p>解放台湾</p>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确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
A:调整
B:改革
C:巩固
D:充实
E:提高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中心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反对和平演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资本主义文化
1959年,中共中央于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认定( )组成了“反党集团”。
A:彭德怀
B:黄克诚
C:张闻天
D:周小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中,要进一步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的现代企业制度。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与( )成为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主题。
A:战争
B:和平
C:发展
D:斗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 )。
A:社会主义道路
B:无产阶级专政
C:共产党的领导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确定( )的方针,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提出了基本构想。
A:调整
B:改革
C:整顿
D:提高
1953年前,国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通过( )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把私营工商业引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党和国家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即:( )。
A: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充当第三世界领袖
1953年之后,党和政府对国防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 )。
A:建立健全国防建设领导体系和防御体系
B:大力加强正规化建设
C:大力加强军事训练
D:加强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研工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按照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首先,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A:错误
B:正确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途径的 规划。
A:错误
B:正确
1978年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错误
B:正确
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举动是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A:错误
B:正确
1956年1月党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农民阶级的一部分。
A:错误
B:正确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将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包括外交和国防事务在内的高度的自治权。
A:错误
B:正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中,邓小平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另一个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错误
B:正确
到1987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种对外开放格局。
A:错误
B:正确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A:错误
B:正确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人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摆脱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而当时仍然存在的“左”倾错误的束缚,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A:错误
B:正确
镇反运动中,中央反复强调:要打得稳、打的准、打的狠
A:错误
B:正确
根据中国的历史特点,把资产阶级区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经济区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并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政策。
A:错误
B:正确
“一五”计划的大多数指标,1956年底就基本完成。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了建设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A:错误
B:正确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是独立自主与艰苦奋斗。
A:错误
B:正确
中共“十二大”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我国从效益型经济向数量型经济转变的战略意图。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