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土地国有
B:集体农庄
C:合作组
D:农业合作化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
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D: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的起至时间是:
A:1949-1953年
B:1950-1954年
C:1953-1957年
D:1951-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包括
A: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
B:建立各级地方政府
C:开展土地改革
D: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
1949年3月24日,国民党参加北平和平谈判的首席代表是()
A:邵力子
B:张治中
C:黄绍闳
D:章士钊
建国初期我国的战略方针是
A:不要四面出击
B:消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C: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D:进行土地革命
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后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有:
A: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建设
B: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
C:我国许多优秀文化传统被毁弃
D: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A:无产阶级专政
B:两个基本点
C:四项基本原则
D:阶级斗争
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学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主义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和平的国际环境
B:稳定的国内形势
C: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D: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维护民族团结
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以(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A:按需分配
B:按比例分配
C:按成分分配
D:按劳分配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各方所接受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存在的时间是
A:1919~1949年
B:1949~1956年
C:1953~1956年
D:1953~1978年
我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党和国家加快改造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A:民主党派在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民主党派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已成为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C: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是采取( )的政策,用和平赎买的方法,进行和平改造。
A:没收
B:利用
C:限制
D:改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提出的( )确定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
A:解放思想
B:开动脑筋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之初,经济体制改革中促进横向经济联合应遵循( )。
A:扬长避短
B:形式多样
C:自愿互利
D:共同发展
建国初期惩处的两个大贪污犯是( )。
A:刘青山
B:张子善
C:高岗
D:饶漱石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资本主义文化
1983年,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规定整党的任务是( )。
A:统一思想
B:整顿作风
C:加强纪律
D:纯洁组织
1951年开展的“三反”包括:( )。
A:反宗派主义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1953年之后,党和政府对国防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 )。
A:建立健全国防建设领导体系和防御体系
B:大力加强正规化建设
C:大力加强军事训练
D:加强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研工作
1957年开始的整风运动中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运动达到( )的目的。
A:杀一儆百
B:惩前毖后
C:治病救人
D:清楚异己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经验是:遵循( )的原则。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补偿
D:国家帮助
建国后的头三年,新民主主义的主要任务是( )。
A: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C: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D: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和( )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
C:“三反”“五反”
D: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列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针的是( )。
A:“一边倒”
B:“攘外必先安内”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在党内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
A:错误
B:正确
“一五”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A:错误
B:正确
1984年5月,国务院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A:错误
B:正确
首先起来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方针的是华国锋。
A:错误
B:正确
1992年,邓小平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错误
B:正确
“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A:错误
B:正确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文章中,把“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正式公诸于世。
A:错误
B:正确
根据中国的历史特点,把资产阶级区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经济区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并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政策。
A:错误
B:正确
中共“十二大”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我国从效益型经济向数量型经济转变的战略意图。
A:错误
B:正确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A:错误
B:正确
改革初期的外交战略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①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主张世界所有国家一律平等;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决不能依附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错误
B:正确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3年起全面展开.
A:错误
B:正确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A:错误
B:正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中,邓小平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另一个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错误
B:正确
1973年8月26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