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96|回复: 0

中国古代文学史在线作业一-0003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8-8 18: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三言”的作者是(   )。
A:凌蒙初
B:冯梦龙
C:许仲琳
D:董说

《聊斋志异》是(   )的代表作。
A:归有光
B:蒲松龄
C:王九思
D:何景明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几句诗写杜甫在长安,历尽人生辛酸,这是他在(  )一诗中的句子。
A:《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
B:《奉赠韦左丞仗二十二韵》
C:《述怀》
D:《春望》

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哪首诗
A:《丽人行》
B:《过华清宫>
C:《逢入京史》
D:《琵琶行》

《长生殿》是(   )的代表作品。
A:白居易
B:白朴
C:洪昇
D:孔尚任

《苏武传》出自哪部著作(  )。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国语》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 )的名句。
A:岑参
B:高适
C:王昌龄
D:李颀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赖,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感遇诗》三十八首的作者是(  )。
A:沈佺期
B:宋之问
C:张若虚
D:陈子昂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是(  )。
A: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
B:语言清新自然
C:广泛运用双关谐语
D: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属于婉约派词家的是(  )。
A:温庭筠
B:皇甫松
C:韦庄
D:孙光宪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是(  )。
A:成功塑造了英雄人物
B: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C:小说情节的特色是生动性、曲折性
D:语言生动准确、明快洗练。

(  )是江淹的代表作。
A:《恨赋》
B:《别赋》
C:《哀江南赋》
D:《小园赋》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  )。
A:艺术结构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
B: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我国艺术的宝库
C:善于描写战争
D: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言成就,并加以适当的通俗化

辛弃疾的艺术成就有(  )。
A:雄奇阔大的意境创造
B:比兴寄托的手法
C:大量运用典故
D: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属于花间派词人的是(  )。
A:温庭筠
B:皇甫松
C:韦庄
D:孙光宪

下列作品中属于汉赋的有(  )。
A:《七发》
B:《上林赋》
C:《阿房宫赋》
D:《长杨赋》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C:“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

“三言”包括(  )。
A:《喻世明言》
B:《警世通言》
C:《醒世恒言》
D:《清平山话本》

《诗经》的形成与周代“采诗”“献诗”制度关系密切,《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是通过民间采诗和贵族献诗搜集来的。(  )
A:对
B:错

《文心雕龙》一共有五十篇,包括总论五篇,文体论二十篇,创作论十九篇,批评论五篇,最后一篇《序志》是总结全书的自序。这部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是最系统的一部。(  )
A:对
B:错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  )
A:对
B:错

继《尚书》、《春秋》之后,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别开生面的历史散文,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三部文献。(  )
A:对
B:错

阮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  )
A:对
B:错

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
A:对
B:错

《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占卜用的书。里面有 " 卦辞 " 和 " 爻辞 " 。卦辞和爻辞产生的时代较早,里面常常有产生于商末和周初的文字。这本书共有六十四卦。(  )
A:对
B:错

《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的叙事诗。它和《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异曲同工,后先辉映。(  )
A:对
B:错

《九歌》和《九章》一样都是屈原的一组抒情诗,也同样是由九篇相对独立的诗歌组合而成。(  )
A:对
B:错

《诗经》是我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因共有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
A:对
B: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