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132|回复: 0

20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10-31 06: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5.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A: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
B:被拘留时的实际年龄
C:被逮捕时的实际年龄
D:被起诉时的实际年龄

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
A:犯罪的概念
B:犯罪构成
C:犯罪的特征
D:犯罪的本质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C:犯罪预备
D:只是犯意表示

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属于()
A:法定量刑情节
B:酌定量刑情节
C:加重情节
D:弹性量刑情节

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特殊情况下可以没有限制

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C:犯罪预备
D:只是犯意表示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
A:酌量发给报酬
B:不发给报酬
C:同工同酬
D:发给部分工资

铁路扳道工甲因和恋人分手而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甲的义务来源于()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乙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A:损害了国家利益
B:危害了社会
C:违反了刑法
D:触犯了法律

从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上划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事前有通谋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C: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D: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结果
B:未达到犯罪目的
C:未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D: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国家以决定、补充规定等形式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属于()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普通刑法

根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与主刑刑期相等,同时执行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后者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B:对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前者是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后者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
D:前者是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后者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以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是否必须由二人以上实施为标准,可将共同犯罪分为()
A: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B: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10.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大小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
A:基本犯
B:身份犯
C:加重犯
D:减轻犯

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简单共犯
D:复杂共犯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B:犯罪构成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具体标准
C:犯罪的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
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犯罪故意包含的因素有()
A:认识因素
B:环境因素
C:意志因素
D:行为因素

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不论罪行轻重和法定刑高低,均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人是()
A:普通中国公民
B:中国军人
C:国家工作人员
D:公派留学人员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以行为是否危害国家安全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
A:亲告犯
B:国事犯
C:普通犯
D:法定犯

紧急避险的危险的来源有()
A: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
B: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
C: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
D:不法侵害产生的危险

11.影响刑事责任能力大小的因素包括()
A:年龄
B:精神状况
C:文化程度
D:醉酒程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