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A:文刑
B:像刑
C:九刑
D:吕刑
宋代,对犯人施加墨刑再押送指定场所服役的刑罚是()。
A:折杖法
B:刺配
C:凌迟
D:充军
古籍中“神农无制令而民从”的说法反映的是()。
A:上古帝王在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而不恃法令
B:处于原始氏族部落阶段的人们头脑简单,只知服从部落首领的命令
C:无论何种意义上的法律在原始氏族社会均不存在,因为当时根本不需要法律
D:原始氏族社会还不具备产生国家法的条件,因而当时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规则是习惯法
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贿选宪法”公布于以下哪个时期?()
A:袁世凯任总统时
B:黎元洪任总统时
C:曹锟任总统时
D:段祺瑞任执政时
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宋代笔记《挥尘录》载一案例:张逸,字天隐,郑州人。登进士。初尝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蜀人谙其民风。华阳县乡长杀人,诬道旁者,县吏受财,狱具,乃令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
本案中张逸运用了下列哪一种断案方法?()
A:《春秋》决狱
B:“五听”
C:钩距法
D:众证定罪
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宋朝“审”与“判”分别由不同官员承担的制度为()。
A:鞫谳分司制
B:翻异别勘制
C:亲嫌回避制
D:死罪奏谳制
明代内阁的阁臣主要是通过以下哪项职权的行使,实现对国家行政生活的控制?()
A:票拟
B:批红
C:封驳
D:廷诤
《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唐律贯彻了“十恶重惩”原则,具体表现为()。
A:预谋即构成犯罪
B:谋反、谋大逆、谋叛不分情节
C:株连亲属和知情不报者
D:不可宽免,死刑必须立即执行
以下哪些选项中的称呼指代监狱?()
A:圜土
B:囹圄
C:牢犴
D:锒铛
隋朝的法律有()。
A:《新律》
B:《开皇律》
C:《大业律》
D:《开皇令》
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隋朝废除了宫刑制度,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以下哪些制度可以看作是法律儒家化的产物?()
A:八议
B:准五服以制罪
C:留养承祀
D:亲亲得相首匿
有汉一代经过文帝和景帝的刑罚改革,被废除的肉刑包括()。
A:黥刑
B:劓刑
C:刖刑
D:宫刑
《宋刑统》在体例上的变化有()。
A:将律文分为门
B:律文后加疏议
C:增加起请条
D:由12篇变为7篇
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后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
A: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故杀
B: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
C: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
D: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戏杀
唐律中规定的赃罪有()。
A:受财枉法
B:受所监临
C:强盗
D:窃盗
《唐律疏议·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
B: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C: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
D: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