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项不属于原位测试
A:地基静载荷试验
B:固结试验
C:旁压试验
D:触探试验
根据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u=10kPa,phi;u=0,据此可得到的正确描述是
A:该粘性土土粒间的粘聚力为l0kPa,摩擦强度等于零
B:该粘性土土粒间的粘聚力为零,但摩擦强度等于10kPa
C:抗剪强度指标cu=10kPa,phi;u=0和粘聚强度、摩擦强度并不存在量值对应关系
D:抗剪强度指标cu=10kPa即粘聚强度,但phi;u=0和摩擦强度并不存在量值对应关系
地下水位升高会引起自重应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已知某种土的密度ormulas,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含水量,则每立方米土体中气相体积为
A:0.16m3
B:0.25m3
C:0.44m3
D:0.11m3
在相同条件下,主动土压力Ea与被动土压力Ep的大小关系是
A:Eale;Ep
B:Ea<Ep
C:Ea>Ep
D:Eage;Ep
某柱下方形基础边长2m,埋深d=1.5m,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F=800kN,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处,则基底压力等于
A:220kPa
B:230kPa
C:210kPa
D:215kPa
对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进行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总应力破坏包线的倾角为phi;cu,有效应力破坏包线的倾角为phi;rsquo;,则phi;rsquo;与phi;cu的大小关系是
A:phi;rsquo;gt;phi;cu
B:phi;rsquo;lt;phi;cu
C:phi;rsquo;=phi;cu
D:无法确定
挡土墙墙后的回填土应优先选用砂土、碎石土等透水性较大的土,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因为采用此类土施工效率高,可以全天候施工
B:因为此类土的抗剪强度较稳定,易于排水
C:因为采用此类土时,填土面的沉降量较小
D:因为采用此类土时,施工压实质量易于保证
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使桩身轴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重度Y为18kN/m3;第二层粘土,厚5m,重度为18.4kN/m3,饱和重度gamma;sat=19.0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5m,则地表下6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等于
A:99.8kPa
B:109.8kPa
C:111kPa
D:109.2kPa
影响地基破坏模式的因素包括
A:荷载大小
B:基础埋深
C:加荷速率
D:地基土的压缩性高低
对基底压力公式ormulas参数的解释,正确的是
A:gamma;G为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
B:d为基础埋深
C:gamma;G为基础的重度
D:A为基础底面积
下面有关粘性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
B:粘性土的工程性质与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的亲水性有关
C:粘性土的性质也与土的成因类型及沉积环境等因素有关
D:粘性土又称为粘土
地基变形验算对具体建筑物所需验算的地基变形特征取决于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整体刚度和使用要求,地基变形特征有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倾斜
D:局部倾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性指数表示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B:液性指数是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
C:液限是粘性土由可塑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D:缩限是粘性土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低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地基。
A:错误
B:正确
竖向附加压力sigma;z的分布范围相当大,它不仅分布在荷载面积之内,而且还分布到荷载面积以外,这就是所谓的附加应力集中现象。
A:错误
B:正确
对均质地基来说,增加浅基础的埋深,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可以明显减小基底面积。
A:错误
B:正确
按哪一种土压力(主动、静止或被动土压力)计算完全取决于挡土墙的位移方向(向前、不动或向后位移)。
A:错误
B:正确
当挡土墙向前移动或转动时,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就是主动土压力。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