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所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杖”的作用是:
A:表比喻
B:表行为的凭借
C:表动作行为的工具
D:表对人的态度
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辞源》
D:《辞海》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是:
A: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B:孟尝君不说。
C: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D: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下列字典中部首不是214个的是:
A:《康熙字典》
B:《辞源》
C:《辞海》
D:《汉语大字典》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
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取妇。
B:亦言其人有德。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
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遁——遯
B:脩——修
C:辟——避
D:罢——疲
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A: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D: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
《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转注
ldquo;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rdquo;中ldquo;犬rdquo;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状语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
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雀梁”中“次”的含义是:
A:依顺序排列
B:次第在后的
C:临时驻扎
D:外出旅行停留
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是:
A:晋人归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嫈。
B: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下列“莫”作无定代词的是:
A: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下列各句中有意动用法的是:
A:师还,馆于虞。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C: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下列各组同义词中,属于侧重点不同的是:
A:疾、病
B:追、逐
C:完、备
D:皮、服
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是:
A: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十旬,方杖策而起。
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D: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缓急”和“卑鄙”分别是:
A:偏义复词,单音词连用
B:单音词连用,单音词连用
C:单纯词,单纯词
D:复合词,单纯词
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下列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是:
A:高
B:川
C:走
D:生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中,“树木”的意思是
A:树
B:就是“树木”
C:树木和木材
D:种树
下列句子中的“日”表示“每日”的意思的是:
A: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
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日与北骑出没于长淮间。
D: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草慎武信
B:集泪承莫
C:从战天走
D:现责至秉
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中“之”的词性和意义是:
A:动词,到
B:代词,它
C:连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孟嘗君客我
D:關中阻山河四塞
下列属于词义缩小的是:
A:辇
B:商
C:理
D:绪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象有齿以焚其身。
C: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D: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C:酌以大斗。
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君主的得力武臣猛将,褒义。
B:《国语·周语中》“王厚贿之。”贿:赠送。
C:《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诛:谴责,责问。
D: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青年。
E:《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楚歌。”闻:听。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是
A: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故中御而从齐侯
《冯谖客孟尝君》:描写冯谖“倚柱弹其剑而歌”,紧接“长铗归来乎”后面的语句有
A:食无鱼
B:居无庐
C:出无车
D:无以为家
E:无以为宇
下列各组字,后者属于为前者的引申义所造新字的是
A:解——懈
B:辟——嬖
C:国——國
D:景——影
E:取——娶
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
A:薪:砍柴。
B:奋:举起,扬起,振作。
C:权:权力,权衡。
D:信:言语真实。
E:候:守望,放哨
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引申义的是
A:断:决断,果断。
B:术:道路。
C:危:不稳定,危险。
D:析:分析,辨析。
E:牢:监狱
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
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
《说文》的部首是214个
A:错误
B:正确
《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
A:错误
B:正确
“庶矣哉”中“庶”的意思是富庶
A:错误
B:正确
“不吾知”是宾语前置
A:错误
B:正确
“马”是象形字
A:错误
B:正确
“世叔讨论之”中“讨”的意思是研究
A:错误
B:正确
“庖厨”的意思是厨房
A:错误
B:正确
“鬼侯有子而好”中“好”的意思是漂亮
A:错误
B:正确
“鬼侯有子而好”中“子”的意思是儿子
A:错误
B:正确
《经籍纂诂》是段玉裁编纂的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