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措施不包括()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D:记过
按照《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限期治理制度主要体现了()
A:民主原则
B: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提出的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中国21世纪议程》
C:《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重大行动》
D:《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
有关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总量控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B:有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C: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目前一总量控制为主
D: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实行排污许可并按排放总量核定收费的制度,而不执行一般污染物排放的排污收费制度
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A: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
最早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是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B:欧洲共同体
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D: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在国际环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渊源的是()
A:国际习惯
B:国际条约
C:一般法律原则
D:软法
以下的污染防治不属于《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的是()
A:江河
B:湖泊
C:海洋
D:水库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石油污染
B:控制特殊型污染
C:控制煤烟污染
D:控制低空污染
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
B:潮汐能
C:矿藏
D:风能
国家实行()优先原则
A:工业用水
B:农业用水
C:城市用水
D:居民生活用水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A:技术性
B:综合性
C:正当性
D:社会公益性
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的环境标准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A:省级人民政府
B:当地公安机关
C: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
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
A:达标、超标双重收费的制度
B:超标收费的制度
C:排放即收费制度
D: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
以下自然资源属于耗竭性自然资源的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土地资源
D:原子能
环境法中关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定额”律
C:“相生相克”律
D:“协调稳定”律
全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为()
A:30%
B:40%
C:50%
D:60%
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
A:宪法
B:民法
C:环境基本法
D:立法法
在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最早的国家是()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所依据的环境标准是()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以下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时也要对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使用的民事规责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理念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在遭受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即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
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的宪法是()
A:1945年宪法
B:1972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下列制度体现了预防为主原则的有()
A:限期治理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补办环评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E: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为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的管理措施包括()
A:实行与也限制制度
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
我国环境法上的“三种效益的统一”包括()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文化效益
E:政治效益
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国家
B:国家机关
C:企业单位
D:事业单位
E:公民
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的构成包括()
A:宣言
B:议定书
C:附件
D:框架条约
E:决议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C:环境保护的利益同全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D:同其他法律相比,各国的环境法有较多可以相互借鉴的东西
E: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采取的法律措施涉及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多种因素,具有综合性
“三同时”是指()
A:同时设计
B: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同时实施
E:同时投产
按照规定,下列哪些征用土地的行为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A:征用基本农田
B: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
C:征用耕地外的其他土地70公顷
D: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70公顷
E:征用基本农田超过35公顷
根据《大气防治污染法》的规定,应当列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的城市有()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广州市
E:杭州市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
A:农用地
B:耕地
C:建设用地
D: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E:未利用地
下列那些因素是行政责任的必备要件()
A:行为人的过错
B:行为的违法性
C:行为的危害后果
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因果联系
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经济责任
E:环境责任
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原则是指()
A:再生化
B:无害化
C:减量化
D:资源化
E:循环化
可持续发展原则所包含的内容有()
A:代际公平
B:代内公平
C:“零增长”
D: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E:环境保护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兼顾
我们常说的“两控区”指的是()
A: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B:粉尘控制区
C:二氧化碳控制区
D:酸雨控制区
E:氮氧化物控制区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包括()
A:警告
B:罚款
C:记过
D:降级
E:开除
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要控制和防治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包括()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农业废弃物
D:危险废物
E:放射性固体废物
《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包括()
A:罚款
B:责令停产或停止使用
C:责令缴纳排污费
D:吊销许可证
E:责令停业、关闭
“协调发展”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系是()
A: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B:二者的目的都是未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二者都认为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可以协调的
D:“协调发展”原则是从横向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
E:“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从纵向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
我国水资源费的征收范围和对象包括()
A:直接从江河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B:直接从湖泊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C:直接从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D:家庭生活少量取水
E: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少量取水
关于“三同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们都是以预防为主原则的体现
B:只有“三同时”没有环境影响评价,会造成选址不当
C:“三同时”只能减轻损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却可以预防损害
D:有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没有必要再适用“三同时”
E:把“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轻污染,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下列哪些地方需要执行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居住区
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C:特定的工业区
D:文化区
E:农村地区
第二环境问题可分为()
A:自然环境的破坏
B:食物公害
C:环境污染
D:自然资源的开采
E:交通拥挤
《环境噪声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
A:医院
B:学校
C:机关
D:科研单位
E:住宅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和单行法的关系是()
A:它们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B:基本法内容较为抽象,而单行法内容较为具体
C:单行法是对基本法某一方面规定的具体化
D:基本法效力高于单行法,单行法不能违法基本法的原则和立法精神
E:基本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进行全面的规定,单行法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作出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