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29|回复: 0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10-29 16: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

假定工人劳动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 )
A:从100%下降为50%
B:从100%上升至200%
C:从100%上升至300%
D:从100%上升至400%

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商品的( )。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利用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把物质理解为原子,错误在于不能正确处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 )
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
B: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
C:前者转移价值慢,后者转移价值快
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 ( )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
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会创造新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历史唯物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马克思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句话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该坚持(  )
A:过时论
B:阶级论
C:理想论
D:发展论

从本质上说资本是 ( )
A:生产中的机器
B:流通中的货币
C:运转中的资金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剥削关系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这两种观点都属于(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
A:生产力中
B:生产方式中
C:社会形态中
D:经济基础中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来大量原来自然界本来就不存在的化合物,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改造物质世界
C:人是物质世界的创造者
D:人类可以任意地创造物质世界

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
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代理制”实现的
D:“企业联合”实现的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
A:工人劳动自由,劳动成果和资本家共同占有
B: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
C:工人的劳动属于自己,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
D: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A:不变资本的比率
B:可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所费资本的比率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B: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级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上层建筑的变革
D:社会形态的更替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
A:阶级斗争说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  )
A:是指生产资料本身
B:是指商品本身
C: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剥削关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某消费者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是(    )
A: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
B:人既是社会主体又是社会客体
C: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D:不存在某种凌驾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上的社会规律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英国科技哲学家斯诺在《两种文化》中说过,“我们必须用以反对技术的恶果的唯一武器,还是技术本身。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无法退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没有技术的伊甸园。”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A:认为只有科学技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
B: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认为科学技术导致了“全球问题”
D:对科学技术发展全盘否定

社会主义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改革是(    )
A:自身的自我完善过程
B:始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创造力
C: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得到解决的过程
D: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固定资本
C:流动资本
D:生产资本
E:流通资本

自然灾害一直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追其原因,是与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的活动密不可分。据中央民政部网站发布消息,2015年4月份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926.4万人次受灾,68人死亡,4人失踪。近年来对自然保护的高度重视及各项具体措施的逐渐实行,使得灾情总体较近年同期偏轻。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要尊重规律
B: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和利用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可以创造和消灭规律
D:人类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 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着”,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只有商品转换成货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C:商品转换成货币增加了商品交换的困难,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货币的出现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死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

《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慧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