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固定并转化(),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p>
A:<p>太阳能</p>
B:<p>水分</p>
C:<p>养分</p>
D:<p>二氧化碳</p>
随着冰期的结束,全新世气候开始转暖,约在()前进入最暖的时期,国际上称为全新世大暖期。
A:3.2万年
B:1.8万年
C:9千年
D:1千年
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
A:生物与环境相互独立
B:生物与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
C:生物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D:生物与环境平衡态不断变化
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运动
B:海洋变化
C:火山喷发
D:水汽输送
不考虑人类活动的作用(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产等),仅考虑与生物圈有关的自然因素,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取决于()。
A:光合同化量
B: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
C: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
D: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生态循环量
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
A:30米
B:300米
C:3000米
D:30000米
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再回到原始水平
D:先下降再回到原始水平
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兰纽斯提出的观点,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摄氏度。
A:4.26
B:5.26
C:6.26
D:7.26
TEM模型采用了()平衡态大气环流模型的结果来代表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条件。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
A:空气和温度
B:空气和土壤
C:水分和温度
D:水分和土壤
<p>下列物种中,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是()。</p>
A:<p>金苹螺</p>
B:<p>美国海湾扇贝</p>
C:<p>大米草</p>
D:<p>亚洲蛤蜊</p>
<p>从模型的时空尺度上分类,不包括()。</p>
A:<p>林窗模型</p>
B:<p>经验模型</p>
C:<p>协作性模型</p>
D:<p>过渡性模型</p>
<p>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p>
A:<p>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p>
B:<p>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p>
C:<p>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p>
D:<p>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p>
元素良性循环过程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初级原料为可再生资源
B:多级利用所有废弃物流、能流
C:建立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工业体系
D:产品多样化,用通用的生产设备,随市场需求变化,可转产高附加值的系列产品
受地表植被影响,亚马逊盆地的降水最终通过径流注入海洋的量占降水总量的()。
A:72.3%
B:48.5%
C:33.8%
D:26%
<p>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p>
A:<p>二氧化碳</p>
B:<p>一氧化二氮</p>
C:<p>甲烷</p>
D:<p>氩气</p>
可能蒸散率指的是()。
A:表面蒸发和自身消耗水分的比率
B: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比率
C:可能蒸散与降水的比率
D:可能蒸散与自身消耗水分的比率
科学家通过冰芯记录研究气温变化,主要是研究其中的()。
A:水
B:杂质
C:微生物
D:气体
新仙女木事件是发生于约1.1-1万年前一次明显的()事件。
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气温迅速升高后迅速变冷
D:气温迅速变冷后迅速升高
植株主要通过()散失大量的水分。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出现的频率为()。
A:2-7年
B:5-10年
C:13-18年
D:15-20年
晚冰期指的是()之间气候波动较大的一个时期。
A:12-1万年前
B:8.5-8万年前
C:1.8-1.5万年前
D:1.5-1万年前
<p>主要引起生物入侵的是()。</p>
A:<p>对自然种群的利用</p>
B:<p>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p>
C:<p>工业</p>
D:<p>农业</p>
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测定法测定两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即()。
A:叶面光合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B:叶面光合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C:叶面呼吸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D:叶面呼吸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某些形态上的变化可能与()有关。
A:同化物增多而丧失老的碳库
B:同化物减少而丧失老的碳库
C:同化物增多而形成新的碳库
D:同化物减少而形成新的碳库
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维持在500种左右时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A:对
B:错
目前全球变化研究最大局限之一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生理过程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A:对
B:错
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14%。()
A:对
B:错
地壳含有更多的硅和铝,而铁和镁的成分相对较少 。()
A:对
B:错
美国空军科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正式使用了遥感一词。()
A:对
B:错
生物圈净初级生产力等于植物总第一性生产力加植物的总呼吸。()
A:对
B:错
人类影响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为地球物理效应和地球生物效应。()
A:对
B:错
林窗模型一般建立在非常小的尺度上。()
A:对
B:错
可能蒸腾包括所有表面的蒸发与植物蒸腾。()
A:对
B:错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A:对
B:错
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 光合速率提高,叶中许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多糖增加。()
A:对
B:错
除金枪鱼和鲸鱼渔业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主要鱼场都集中在沿岸内湾及大陆架水域。()
A:对
B:错
入侵种的定居能力、扩张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以及对景观的改变有强有弱,不可一概而论。()
A:对
B:错
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加。()
A:对
B:错
根据TEM模型的预测,只有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对全球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改变远大于只有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A:对
B:错
<p>从理论上来说,高纬火山喷发以后不久,欧洲的西风环流会变得更加强盛,冬季的天气一般是温和的。()</p>
A:对
B:错
对于中国北方来说,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冬季较高,夏季较低。()
A:对
B:错
研究全球变化过程中,感热密度分析法有效地解决了仪器不统一导致产生误差的情况。
A:对
B:错
水体中的含氧量大概是大气含氧量的千分之七,每一千毫升水中仅含有25到30毫升氧气。()
A:对
B:错
近百年来温度上升的原因尚没有达成共识。()
A:对
B:错
根据1992年的统计,我国农村燃烧作物秸秆和薪柴消耗的能源总量约占农村消耗的能源总量的23.8%。()
A:对
B:错
对生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等。()
A:对
B:错
在所有的陆地生物中,鸟类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快的。()
A:对
B:错
高纬度地区的渔业产量的限制因子主要以营养盐、赤潮和病害为主。
A:对
B:错
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预计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
A:对
B: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