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171|回复: 0

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单元作业3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8-8 19: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国家政权
C:无产阶级专政
D: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发源地是( )。
A:劳动
B:实践
C:创造
D:生产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说明意识具有( )。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创造性
C: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D: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比。
A:正,正
B:正,反
C:反,反
D:反,正

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人民的观点
B:实践观点
C:物质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人是( )。
A:马克思 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人劳动
D:社会劳动

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争论焦点在于( )。
A:是否坚持辩证法
B:否坚持实践观点
C:是否坚持反映论立场
D:是否坚持能动的反映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联系和发展
B:对立统一规律
C:量变质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C: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社会形态包括( )。
A:经济形态
B:政治形态
C:观念形态
D:意识形态

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意识分为( )。
A:个体意识
B:群体意识
C:社会心理
D:社会意识形式

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 )。
A: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B:柏拉图的“认识即回忆”
C:洛克的白板说
D: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失调”主要表现有( )。
A:经济发展停滞
B: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C:福利风险增加
D:债务负担沉重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意义有( )。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完全取决于社会历史规律
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是( )。
A: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
B: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C: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
D: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有( )。
A: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B:阻碍技术的进步
C:导致两极分化
D: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意义有( )。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
A:对
B:错

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错误是因为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定感性认识。( )
A:对
B:错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间性联系和过渡性环节而实现的。( )
A:对
B:错

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 )
A:对
B:错

认识是多元的,但真理是一元的。( )
A:对
B:错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
A:对
B:错

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
A:对
B:错

社会政治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
A:对
B:错

价值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具有主观性,因此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
A:对
B:错

“酒香不怕巷子深”正确反映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
A:对
B: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