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美国学者P·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 )的概念和方法。
A:行政管理
B:目标管理
C:方针管理
D:企事业管理
()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经法定程序依法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作单方面处分的行为。
A:行政决定
B:行政处置
C:行政命令
D:行政强制执行
()具有取得财政收入的实际能力,但却不列入公共预算收入。
A:政府收费
B:税收
C:国有企业分红
D:国债
行政复议的主体是()。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监察机关
属于行政手段的是()。
A:行政引导
B:行政决定
C:行政检查
D:行政处置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公务员()的要求。
A:政治鉴别能力
B:学习能力
C:协调沟通能力
D:创新能力
首长制的缺点是( )。
A:容易形成独断专行
B:权责不明,事权不一
C:行动迟缓,议而不决
D:决策能集思广益,考虑问题较周全
在行政协调过程中,要贯彻( )的原则。
A:灵活性原则
B:命令性原则
C: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D:计划性原则
( )提出了官僚组织理论,成为行政管理的基本组织形态。
A:泰勒
B:韦伯
C:西蒙
D:法约尔
各级政府的( )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
A:税务部门
B:海关
C:财政部门
D:金库
( )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说。
A:泰勒
B:韦伯
C:怀特
D:法约尔
将国有公司一半以上的股票出售给私人或全部直截了当出售给私营企业,这种行政方法是()。
A:用者付费
B:民营化
C:特许经营
D:内部市场
“公民宪章”运动产生了()。
A:志愿者服务
B:社区治理
C: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D:全面质量管理
"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这一论断是( )提出的。
A:亚里斯多德
B:黑格尔
C:列宁
D:马克思
行政职能的发挥,必须通过一定的( )来实现。
A:行政机构
B:行政领导
C:公务员
D:监督部门
现代行政管理产生的条件包括( )。
A:民族国家的产生
B:工业革命造就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
C:政党的产生
D:现代行政精神的培育
国家公务员有( )的,予以辞退。
A: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B: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C: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D: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E:不履行国家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国家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非正式沟通的特征包括( )。
A:非正式沟通系统建立在组织中工作人员的社会关系上,也就是由工作人员间的社会交互行为而产生
B:非正式沟通来自工作人员的专长、嗜好、习惯、兴趣等,其沟通的方式并无规则可循
C:非正式沟通的信息传递较为快速
D:非正式沟通多数是在无意中进行
行政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方面。
A:廉政
B:勤政
C:行政人格
D:政治态度
国家公务员纪律的内容包括( )。
A:政治纪律
B:工作纪律
C:廉政纪律
D: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要求
在人事行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公平竞争原则
B:品味制原则
C:供给制原则
D:依法管理原则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主要内容有()。
A:开放与平等原则
B:大一统的信念
C:集体主义的价值和原则
D:人治与礼治的原则
不确定型决策的特征包括( )。
A:目标因人而异
B: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C:要决策的问题有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变化不定的客观条件
D:有不同方案,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各方案的得失可以计算出来
E:多种客观条件出现的概率无法知道
以办公厅(室)为核心的机关管理的特点有( )。
A:综合性
B:服务性
C:时效性
D:事务性
办公人员的办事能力主要表现在( )。
A:通晓办事渠道,能独立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
B:善于区别事情的轻重缓急,主次分明
C:灵活的变通能力
D:随机应变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