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叫( )。
A:净现值率
B:资金成本率
C:内部收益率
D:投资利润率
当某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时,其内部收益率( )。
A:可能小于零
B:一定等于零
C:一定大于设定折现率
D:可能等于设定折现率
某企业每年末将100 000元资金划拨为技术改造资金,专户存储,假定10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14457,年金终值系数为15.9374。到第10年末,企业可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总量为( )。
A:1 593 740元
B:1 000 000元
C:614 457元
D:385 543元
投资敏感性分析的结论表明,下列各项中其变动只能影响净现值而不会影响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因素是( )
A:售价
B:销售量
C:经营成本
D:基准折现率
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2 000元,单价20元,计划销售产品50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1 00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应为( )
A:12
B:13
C:14
D:15
如果某长期投资项目的原始总投资与投资总额之间存在数量差异,则意味着该项目一定( )。
A:存在流动资金投资
B:存在资本化利息
C:采取分次投入方式
D:采取一次投入方式
下列各项中,既属于非折现指标又属于反指标的是( )。
A:投资利润率
B:静态投资回收期
C:内部收益率
D:原始投资回收率
经营杠杆系数可以揭示利润受下列指标之一变动影响的敏感程度,该指标是( )
A:单价
B:单位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
D:销售量
建立责任会计的目标是为了( )
A:实现责、权、利的协调统一
B:划分责任中心
C:编制责任预算
D:提交责任报告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是( )
A:判断分析法
B:算术平均法
C:回归分析法
D:平滑指数法
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的内容是( )
A:责任成本
B:产品成本
C:直接成本
D:目标成本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恰好是( )。
A:净现值为零时的年限
B:净现金流量为零时的年限
C:累计净现值为零时的年限
D:累计净现金流量为零时的年限
某投资项目在建设期内投入全部原始投资,该项目的净现值率为25%,则该项目的获利指数为( )。
A:75%
B:125%
C:40%
D:25%
某公司生产甲产品,甲产品产量为500件时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直接材料20 000元,直接人工11 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2 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1 800元。已知该公司计划实现30 000元的目标利润。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的目标售价是( )
A:169.6
B:172
C:164
D:160
计算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关键是( )
A:计算变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B:计算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出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额
C:计算单位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D:计算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下列各项中,属于定期预算缺点的有( )
A:盲目性
B:滞后性
C:复杂性
D:间断性
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如果a表示固定成本,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x表示销售量,p表示单价,P表示营业利润,则必有以下公式成立( )
A:P=px-(a+bx)
B:P=(p-a)x-b
C:P=px-bx-a
D:P=px-a-bx
划分责任中心的标准包括( )
A:可以划清管理范围
B:必须自负盈亏
C:能明确经济责任
D:能单独进行业绩考核
按经济用途对成本进行分类,其结果应包括的成本类型有( )
A:生产成本
B:非生产成本
C:未来成本
D:责任成本
下列各项中,属于编制现金预算依据的有( )。
A:生产预算
B:直接材料采购预算
C:直接人工预算
D:制造费用预算
如果企业在某期发生了狭义营业利润差额,就意味着该期完全成本法 ( )
A:与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水平出现了差异
B:期末存货吸收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出现了差异
C:营业利润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的水平不同
D:利润表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表的格式不同
E:与变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不同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非概率分析最优方案确定标准的有( )
A:最有利中的最大收益值
B:最不利中的最小收益值
C:最不利中的最大收益值
D: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值
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价
B: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销售量
C: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固定成本
D: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当建设期不为零,经营期内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时,下列指标中,可以直接按照简化公式进行计算的有( )。
A:净现值
B:静态投资回收期
C:投资利润率
D:内部收益率
如果两种方法营业利润差额不为零,则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
A:前者等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两者不为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