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2 000元,单价20元,计划销售产品50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1 00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应为( )
A:12
B:13
C:14
D:15
如果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切实做到了以重要的、不正常的和不符合常规的成本差异作为控制重点,有选择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意味着企业贯彻了( )。
A:全面控制的原则
B:讲求效益的原则
C:物质利益的原则
D:例外管理的原则
通过分析预测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是( )
A:保本点敏感性分析
B:利润敏感性分析
C:投资敏感性分析
D:保利点敏感性分析
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惟一正确的是(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成本性态又称( )
A:成本性质
B:成本习性
C:成本状态
D:成本分类
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的内容是( )
A:责任成本
B:产品成本
C:直接成本
D:目标成本
某企业销售量为不确定因素,有可能达到1 000件或1 100件。已知达到1 000件的概率为0.4,则销售量的期望值等于( )
A:400件
B:440件
C:1 050件
D:1 060件
投资敏感性分析的结论表明,下列各项中其变动只能影响净现值而不会影响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因素是( )
A:售价
B:销售量
C:经营成本
D:基准折现率
能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叫( )。
A:净现值率
B:资金成本率
C:内部收益率
D:投资利润率
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说明( )
A:固定成本等于零
B:固定成本大于零
C:固定成本小于零
D:与固定成本无关
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折现指标,又属于绝对量正指标的是( )。
A:投资利润率
B:静态投资回收期
C:内部收益率
D:净现值
不等于零的营业利润差额称为( )
A:广义差额
B:狭义差额
C:标准差额
D:非零差额
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
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
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
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
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为( )
A:0元
B:5000元
C:6000元
D:1000元
计算投资报酬率时,其经营资产计价是采用( )
A:原始价值
B:帐面价值
C:评估价值
D:市场价值
保本点敏感性分析的具体假定包括( )
A:销售量为常数
B:企业正常盈利
C:因素单独变动
D:单价为常数
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按其可辩认性为标志进行分类结果的有( )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主要成本
D:加工成本
E:可控成本
下列各项中,属于本量利分析内容的有( )
A:单一品种下的保本分析
B:单一品种下的保利分析
C:单一品种下的本量利关系图
D:多品种条件下的保利分析
按照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可将决策划分为以下类型:即( )
A:战术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贡献边际除了以总额的形式表现外,还包括以下表现形式 ( )
A:单位贡献边际
B:税前利润
C:销售收入
D:贡献边际率
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价
B: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销售量
C: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固定成本
D: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下列各项中,应当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有( )
A:直接材料
B:制造费用
C:直接人工
D:变动制造费用
如果两种方法营业利润差额不为零,则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
A:前者等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两者不为零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包括( )
A: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B: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C:对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D:不利于成本分析
参加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的方案必须同时具备的前提条件有 ( )
A:净现值>0
B:获利指数>1
C:净现值率<0
D:内部收益率> 行业基准折现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