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责任会计的目标是为了( )
A:实现责、权、利的协调统一
B:划分责任中心
C:编制责任预算
D:提交责任报告
可以概括了解企业在预算期间盈利能力的预算是( )。
A:专门决策预算
B:现金预算
C:预计利润表
D:预计资产负债表
某企业销售量为不确定因素,有可能达到1 000件或1 100件。已知达到1 000件的概率为0.4,则销售量的期望值等于( )
A:400件
B:440件
C:1 050件
D:1 060件
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折现指标,又属于绝对量正指标的是( )。
A:投资利润率
B:静态投资回收期
C:内部收益率
D:净现值
投资敏感性分析的结论表明,下列各项中其变动只能影响净现值而不会影响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因素是( )
A:售价
B:销售量
C:经营成本
D:基准折现率
保本定价法属于( )
A: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B: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C: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D:定价策略
利用已知的零存数求整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计算( )。
A:复利终值
B:复利现值
C:年金终值
D:年金现值
编制弹性成本预算首先应( )。
A:分解制造费用
B:确定材料标准耗用量
C:选择业务量计量单位
D:将所有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
某企业每年末将100 000元资金划拨为技术改造资金,专户存储,假定10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14457,年金终值系数为15.9374。到第10年末,企业可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总量为( )。
A:1 593 740元
B:1 000 000元
C:614 457元
D:385 543元
通过分析预测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是( )
A:保本点敏感性分析
B:利润敏感性分析
C:投资敏感性分析
D:保利点敏感性分析
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说明( )
A:固定成本等于零
B:固定成本大于零
C:固定成本小于零
D:与固定成本无关
计算投资报酬率时,其经营资产计价是采用( )
A:原始价值
B:帐面价值
C:评估价值
D:市场价值
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为( )
A:0元
B:5000元
C:6000元
D:1000元
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
A:一定等于零
B:可能等于零
C:一定大于零
D:一定小于零
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
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
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
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分解为( )。
A:耗费差异
B:预算差异
C:开支差异
D:效率差异
某产品单价为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计划产销量600件,要实现400元的利润,应( )
A:减少固定成本600元
B:提高单价1元
C:提高产销量200件
D:降低单位变动成本1元
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
A:预测经济前景
B:参与经济决策
C:规划经营目标
D:控制经济过程
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如果a表示固定成本,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x表示销售量,p表示单价,P表示营业利润,则必有以下公式成立( )
A:P=px-(a+bx)
B:P=(p-a)x-b
C:P=px-bx-a
D:P=px-a-bx
成本控制按其手段分类可分为( )。
A:绝对成本控制
B:相对成本控制
C:产品成本控制
D:质量成本控制
下列各项中,一般应纳入变动成本的有( )
A:直接材料
B:职工的工资
C:单独核算的包装物成本
D:按产量法计提的折旧
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方法包括( )。
A:直接处理法
B:递延法
C:稳健法
D:年末一次处理法
划分责任中心的标准包括( )
A:可以划清管理范围
B:必须自负盈亏
C:能明确经济责任
D:能单独进行业绩考核
内部经济仲裁委员会工作内容包括( )
A:调解经济纠纷
B:对无法调解的纠纷进行裁决
C:办理内部交易结算
D:办理内部责任结转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包括( )
A: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B: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C:对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D:不利于成本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