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转换时,整数到实数的转换称为( )。
A:截断
B:舍入
C:拓展
D:收缩
在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中,分析的关键是( )。
A:寻找句柄
B:寻找句型
C:消除递归
D:选择候选式
由于受到具体机器主存容量的限制,编译程序几个不同阶段的工作往往被组合成( )。
A:过程
B:程序
C:批量
D:遍
简单优先分析每次规约的是( )。
A:最左短语
B:直接短语
C:句柄
D:最左素短语
下述方法中,( )不是自下而上分析方法。
A:规范归约
B:算符优先分析法
C:递归下降分析法
D:LR分析法
Σ={0,1}上的正规式(0|1)* 表示( )。
A:0开头的串
B:1开头的串
C:有一个0和一个1的串
D:由0、1组成的任意串
NFA M=(Σ,S,s0,F,δ)中的δ表示( )的函数。
A:S×Σ?S
B:S×Σ?2S
C:S×Σ?F
D:S?F
以( )定义给定的语言称为生成的观点。
A:文法
B:语法图
C:状态转换图
D:自动机
文法G的一棵语法树叶结点的自左至右排列是G的一个( )。
A:短语
B:句型
C:句柄
D:素短语
Chomsky 定义的四种形式语言文法中, 0 型文法又称为( )文法。
A:短语文法
B:上下文无关文法
C:上下文有关文法
D:正规文法
( )的任务是从源代码中读取字符并形成由编译器的以后部分处理的逻辑单元——记号。
A:扫描程序
B:语法分析程序
C:语义分析程序
D:源代码优化程序
( )阶段检查程序的语义正确性,以保证程序各部分能有意义地结合在一起,并为以后的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
A:语法分析
B:词法分析
C:语义分析
D:中间代码生成
编译程序中语法分析器接收以( )为单位的输入。
A:单词
B:表达式
C:产生式
D:句子
正则文法()二义性的。
A:可以是
B:一定不是
C:一定是
D:可以不是
规范规约是( )。
A:最左规约
B:最右规约
C:动态规约
D:静态规约
任何正则表达式e,都存在一个NFA M,满足L(M)=L(e)。
A:错误
B:正确
把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可执行的目标程序的工作是由编译器完成的。
A:错误
B:正确
语义分析的任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静态语义检查,一个是动态语义的解释执行并生成中间代码。
A:错误
B:正确
对任何正则表达式e,都存在一个DFA M,满足L(M)=L(e)。
A:错误
B:正确
上下文无关文法也叫正规文法。
A:错误
B:正确
优先关系表对应的优先函数,如果存在,一定唯一。
A:错误
B:正确
文法的二义性和语言的二义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错误
B:正确
算符优先分析法采用"移近-归约"技术,其归约过程是规范的。
A:错误
B:正确
LL(1)分析必须对原有文法提取左因子和消除左递归。
A:错误
B:正确
有穷自动机能够识别上下文无关语言。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