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91|回复: 0

地大《砌体结构设计》在线作业一-0010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8-8 19: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在确定雨蓬板的端部厚度和根部厚度时( )。
A:端部厚度≥50mm,根部厚度可取(1/10~1/12)挑出长度,且不小于100mm
B:端部厚度≥60mm,根部厚度可取(1/10 ~1/12)挑出长度,且不小于80mm
C:端部厚度≥50mm,根部厚度可取(1/8 ~1/10)挑出长度,且不小于80mm
D:端部厚度≥60mm,根部厚度可取(1/8 ~1/10)挑出长度,且不小于100mm

砌体房屋防震缝宽应依据()确定
A: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B:房屋层数
C:房屋高度
D:房屋高宽比

承重墙梁的块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
A:MU5
B:MU10
C:MU15
D:MU20

有一墙体为弹性方案,墙高H=2.4m,墙的截面为800mmX400MM,则该墙体的高厚壁为(   )
A:3
B:8
C:6
D:4.5

砌体受压后的变形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压缩变形是主要部分。
A:空隙
B:砂浆层
C:块体
D:水泥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在不加设临时支撑的条件下,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m
A:1.2
B:1.5
C:2
D:2.5

(    )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楼盖(屋盖)与墙柱为铰接的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
A:弹性方案
B:刚弹性方案
C:刚性方案
D:B和C

砂浆流动性越大,说明砂浆(  )
A:保水性越好
B:强度越小
C:粘接力越强
D:稠度越大

在对配筋砌体剪力墙的连梁作抗震验算时,应使()
A:连梁的破坏先于剪力墙,连梁本身应为强剪弱弯
B:连梁的破坏后于剪力墙,连梁本身应为强剪弱弯
C:连梁与剪力墙同时破坏,以取得经济效果
D:连梁的变形能力小

在砌体受弯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当截面为矩形时,截面高度为h,则内壁Z取为()
A:1/3h
B:1/2h
C:2/3h
D:3/4h

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决定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
A:砌体强度与高厚比
B:砌体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C:房屋类别、高厚比、地震设防烈度
D:房屋类别、最小墙厚度、地震设防烈度及横墙的数量

(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整体性好,刚度大,抗侧力性能好的特点。
A:框架
B:框架-剪力墙
C:剪力墙

影响砌体结构房屋空间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是()
A: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B:屋盖、楼盖的类别及横墙的间距
C:砌体所用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D:外纵墙的高厚比和门窗开洞数量

砌体结构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则其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    )。
A:0.9
B:0.85
C:0.75
D:0.7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中,梁的跨度为6m,板的跨度为4m,当设计无特别要求时,楼盖拆模时现场混凝土强度应大于等于(   )设计强度。
A:50%
B:75%
C:90%
D:100%

单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柱下端应算至()
A:室外地面下500mm处
B:埋置较深时取基础顶面
C:室内地面下500mm处
D:ABC均不对

对于承重墙梁,其最大跨度允许值为( )。
A:6m
B:9m
C:12m
D:15m

当多层砌体房屋可能在中部产生较大的沉降时,设置在( )位置的圈梁对防止因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最有效。
A:檐口处
B:房屋高度的中间
C:在楼盖处
D:基础顶面

砖墙上有1.5m宽的窗洞,窗洞上设钢筋砖过梁,若过梁上的墙高为1.5m,则计算过梁上墙体荷载时,应取的墙高为( )。
A:1.5m
B:1.2m
C:0.5m
D:0.7m

砌体房屋为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①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②符合弹性设计方案的房屋③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④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砌体轴心抗拉、弯曲抗拉、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
A:砂浆的强度
B:块体的抗拉强度
C:块体的尺寸和形状
D:砌筑方式

下列那一种不属于砌体结构中悬挑梁可能发生的主要破坏形态之一( )。
A:挑梁失稳破坏
B:挑梁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
C:梁下砌体局部受压破坏
D:挑梁倾覆破坏

砌体在轴心受压时,块体的受力状态为()
A:压力、拉力
B:剪力、压力、拉力
C:弯矩、压力
D:弯矩、剪力、压力、拉力

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称为结构的(      )。
A:安全性
B:适用性
C:耐久性
D:可靠性

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刚度与()有关。
A:屋盖(楼盖)类别、横墙间距
B:横墙间距、有无山墙
C:有无山墙、施工质量
D:屋盖(楼盖)类别、施工质量

()不能提高砌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A:提高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B:提高构件的高厚比
C:减少构件轴向力偏心距
D:增大构件截面尺寸

欲求连续梁的某跨跨中最大正弯距,活荷载应( )布置。
A:本跨布置,后每隔一跨布置
B:本跨不布置,后每隔一跨布置
C:该跨布置,左右跨布置,后每隔一跨布置
D:满跨布置

钢筋砖过梁的跨度不宜超过()
A:2m
B:1.8m
C:1.5m
D:1.0m

钢筋砖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 )规定值 。
A:2.0m
B:1.8m
C:1.5m
D:2.5m

对抗震不利的情况是()
A:楼梯间设在房屋尽端
B: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
C:纵横墙布置均匀对称
D:高宽比为1: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下列情况的各类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γ
Ⅰ.有吊车房屋和跨度不小于9米的多层房屋,γa为0.9
Ⅱ.有吊车房屋和跨度不小于9米的多层房屋,γa为0.8
Ⅲ.构件截面A小于0.3平方米时取γa=A+0.7
Ⅳ.构件截面A小于0.3平方米时取γa=0.85
下列()是正确的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当结构或构件出现( )时,我们认为其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A:结构变成可变体系
B:挠度超过允许值
C:构件出现了倾覆
D:超过了材料的强度

砖砌平拱过梁的跨度不宜超过()
A:2m
B:1.5m
C:1.2m
D:1.0m

中心受压砌体中的砖处于()的复杂应力状态下。
Ⅰ.受压Ⅱ.受弯Ⅲ.受剪Ⅳ.局部受压Ⅴ.横向受拉
A:Ⅰ、Ⅱ
B:Ⅰ、Ⅱ、Ⅲ
C:Ⅰ、Ⅱ、Ⅲ、Ⅳ
D:Ⅱ、Ⅲ、Ⅳ、Ⅴ

各类砌体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按表中的数值乘以(  )
A:0.5
B:0.75
C:0.85
D:1.0

(   )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楼盖(屋盖)与墙柱为铰接的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
A:弹性方案
B:刚弹性方案
C:刚性方案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与受拉区纵筋配筋率的关系是(  )。
A: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大
B: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小
C:当配筋率在某一范围内时,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大

如块体的强度等级相同,则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砌体抗压强度较用同等级的水泥石灰砂浆砌筑的砌体抗压强度()
A:低
B:高
C:相等
D:不能确定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处的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 )。
A:200mm
B:180mm
C:240mm
D:370mm

受压砌体墙的计算高度Ho与下面()项无关。
A: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B:横墙间距
C:构件支承条件
D:墙体采用的砂浆和块体的强度等级

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主要作用是()
A:有效地提高了墙体出平面的稳定性
B:大大提高墙体初烈前的抗剪能力,阻止墙体交叉裂缝的发生
C:有效地提高了墙体的竖向承载力
D:使房屋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墙梁的托梁上墙体总高度最大允许值是( )。
A:20m
B:18m
C:12m
D:15m

在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中,y是指截面()
A:截面重心至受拉边缘的距离
B:截面重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C:截面重心至计算位置的距离
D:截面重心至受压翼缘中心线距离

对于室内需要较大空间的房屋,一般应选择下列()
A:横墙承重体系
B:纵墙承重体系
C:纵横墙承重体系
D:内框架承重体系

砌体沿齿缝截面破坏的抗拉强度,主要是由()决定。
A:块体强度
B:砂浆强度
C:砂浆和砌体强度
D:上述ABC均不对

砌体局部受压可能有三种破坏形式,工程设计中一般应按 ( ) 来考虑。
A:先裂后坏
B:一裂即坏
C:未裂先坏
D:裂而未坏

下面对砂浆强度等级为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施工阶段尚未凝结的砂浆
B:抗压强度为0的砂浆
C:用冻结法施工解除阶段的砂浆
D:抗压强度很小接近零的砂浆

在确定砌体强度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块体的长宽对砌体抗压强度影响很小
B:水平灰缝厚度越厚,砌体抗压强度越高
C:砖砌体砌筑时含水量越大,砌体抗压强度越高,但抗剪强度越低
D:对于提高砌体抗压强度而言,提高块体强度比提高砂浆强度更有效

对于截面尺寸、砂浆和块体强度等级均匀相同的砌体受压构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承载力与施工控制质量等级无关
B:承载力随高厚比的增大而减小
C:承载力随偏心的增大而减小
D:承载力随相邻横墙间距增加而增大

块材的______是影响砌体轴心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A:强度等级
B:厚度
C:高厚比
D:粘结材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7: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