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
A: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B:算法程序的长度
C: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D: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若给定的关键字集合为{20,15,14,18,21,36,40,10},一趟快速排序结束时,键值的排列为()。
A:10,15,14,18,20,36,40,21
B:10,15,14,18,20,40,36,21
C:10,15,14,20,18,40,36,21
D:15,10,14,18,20,36,40,21
判定一个顺序栈(最多元素为m个)为空的条件是( )。
A:top==0
B:top==m
C:top!=0
D:top!=m
设有向图有n个顶点和e条边,采用领接表作为其存储表示,在进行拓扑排序时,总的计算时间为( )。
A:O(nlog2e)
B:O(n+e)
C:O(n*e)
D:O(n*n)
对n个记录的文件进行堆排序,最坏情况下的执行时间为( )。
A:O(log2n)
B:O(nlogn)
C:O(n)
D:O(n*n)
对下面四个序列用快速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以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为基础进行划分。
在第一趟划分过程中,元素移动次数最多的序列是
()。
A:82,75,70,16,10,90,68,23
B:23,10,16,70,82,75,68,90
C:70,75,68,23,10,16,90,82
D:70,75,82,90,23,16,10,68
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一个元素,把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此种排序方法叫做( )排序.
A:插入
B:交换
C:选择
D:归并
设单链表中指针p指着结点A,若要删除A之后的结点(若存在),则需要修改指针操作为( )。
A:p->next=p->next->next
B:p=p->next
C:p=p->next->next
D:p->next=p
如果待排序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后它们的位置发生颠倒,则称该排序是不稳定的。下列选项中,( )就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A:起泡排序
B:归并排序
C:直接插入法排序
D:简单选择排序
若某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取第I个元素和找第I个元素的前趋元素,则采用()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
A:顺序表
B:单链表
C:双链表
D:单循环链表
假设一个有n个顶点和e条弧的有向图用邻接表表示,则删除与某个顶点vi相关的所有弧的时间复杂度是( )。
A:O(n)
B:O(e)
C:O(n+e)
D:O(n*e)
具有6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深度为( )。
A:8
B:7
C:6
D:5
对某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为ABDEFC,中序遍历的结果为DBFEAC,则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
A:DBFEAC
B:DFEBCA
C:BDFECA
D:BDEFAC
邻接表是图的一种()。
A:顺序存储结构
B:链式存储结构
C:索引存储结构
D:列存储结构
若从二叉树的任一节点出发到根的路径上所经过的节点序列按其关键字有序,则该二叉树是()。
A:二叉排序树
B:哈夫曼树
C:堆
D:AVL树
设有1000个元素,用折半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
A:1
B:7
C:10
D:25
队列操作的原则是( )。
A:先进先出
B:后进先出
C:只能进行插入
D:只能进行删除
设有50行60列的二维数组A[50][60],其元素长度为4字节,按行优先顺序存储,基地址为200,则元素A[18][25]的存储地址为( )。
A:3700
B:4376
C:3900
D:4620
设F是一个森林,B是由F转换得到的二叉树,F中有n个非叶结点,则B中右指针域为空的结点有( )个。
A:n-1
B:n
C:n+1
D:n+2
若待排序对象序列在排序前已按其排序码递增顺序排序,则采用( )方法比较次数最少。
A:直接插入排序
B:快速排序
C:归并排序
D:直接选择排序
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若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是()。
A:n
B:(n-1)(n-1)
C:n-1
D:n*n
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节点其物理位置也( )。
A:一定相邻
B:不必相邻
C:按某种规律排列
D:无要求
对于含有n个顶点e条边的无向连通图,利用Prim算法生成最小代价生成树其时间复杂度为()。
A:O(log2n)
B:O(n*n)
C:O(n*e)
D:O(elog2e)
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有()条边。
A:n-1
B:n
C:n+1
D:0
如果一个树中,结点A有3个兄弟,而且B为A的双亲,则B的度为( )。
A:1
B:3
C:4
D: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