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哪些可以是系统的数学模型( )。
A:微分方程
B:传递函数
C:频率特性
D:差分方程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下列哪两项组成( )。
A:控制器
B:被控对象
C:输入
D:输出
相位超前校正具有以下特点( )
A:系统带宽变窄,降低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B:增益和型次未改变,稳态精度变化不大
C:加大带宽,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即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
D:增大相位裕度,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属于代数稳定性判据的有( )。
A:奈奎斯特判据
B:波德判据
C:胡尔维兹判据
D:劳斯判据
下列属于典型输入信号的是( )
A:阶跃函数
B:速度函数
C:加速度函数
D:脉冲函数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
A:稳
B:快
C:准
D:慢
有关系统校正,正确的说法有( )。
A:所谓校正,是指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
B:相位超前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C:PID校正器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D:顺馈校正主要是减少系统的误差,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E:增大系统的增益,可能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A:典型
B:简单
C:复杂
D:能使系统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工作
以下校正方案中属于串联校正的是( )。
A:增益调整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校正
D: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E:顺馈校正
传递函数中的零初始条件是指( )
A:当t≤0时,系统输入为0
B:当t≤0时,系统输出为0
C:当t≤0时,系统输入的各阶导数为0
D:当t≤0时,系统输出的各阶导数为0
劳斯阵列中如果某行全部元素值为零,则( )。
A:存在两个符号相异,绝对值相同的实根
B:存在实部符号相异、虚部数值相同的两对共轭复根
C:存在一对共轭纯虚根
D:其他几种根的组合
在数学模型的建立中,有哪几种基本的建模方法?( )
A:解析法
B:实验法
C:数值法
D:随机法
控制系统按输入输出变量的多少分为哪两类( )。
A:单变量系统
B:多变量系统
C:连续系统
D:离散系统
<img width="735" height="188"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733d72dd-8e5c-41c5-bbe9-15a9ea606379/2014101641250671.jpg" />
A:A
B:B
C:C
D:D
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img align="top"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b024071e-35f7-467a-9251-f90458b5a39e/20104261734882.jpg" />
A:A
B:B
C:C
D:D
<img width="661" height="76"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b4124f72-2876-4367-ae6e-e0046267a4a4/201410164637126.jpg" />2
A:A
B:B
C:C
D:D
<img align="top" width="438" height="137"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bf90b04b-8d33-4c19-8462-b92e581994fc/2009108132740442.jpg" />
A:A
B:B
C:C
D:D
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A:E(s)=R(S)G(S)
B:E(S)=R(S)G(S)H(S)
C:E(S)=R(S)G(S)-H(S)
D:E(S)=R(S)-G(S)H(S)
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出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
B:输出与输入信号幅值相同
C:输出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
D:输出与输入信号频率、幅值、相位相同
根据以下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量,相对稳定性最好的系统为( )。
A:γ=500
B:γ=00
C:γ=200
D:γ=300
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
A:增加积分环节
B: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增加微分环节
D:引入扰动补偿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系统。
A:最小相位
B:非最小相位
C:不稳定
D:振荡
<img align="top"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e3da2273-01a9-4eb2-9ee1-1636506a125c/2009108133138504.jpg" />
A:A
B:B
C:C
D:D
<img align="top" width="272" height="215"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aa732d64-94ad-4fea-a702-972eeef9d033/2009108132314708.jpg" />
A:A
B:B
C:C
D:D
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K增加时,系统 ( )
A: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增大
B:阻尼比减小,超调量增大
C: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减小
D: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
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是( )。
A:0
B:0.5
C:1
D:2
<img align="top" width="387" height="79"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c584638d-c3be-442e-9d76-29e0f4073494/2009108133113145.jpg" />
A:A
B:B
C:C
D:D
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 为( )
A:0-15
B:30-60
C:15-30
D:60-90
<img width="715" height="113"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d25f61e3-456f-415f-8e5d-4e24f64be460/201410164545608.jpg" />2
A:A
B:B
C:C
D:D
若系统稳定,则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越多,系统的( ) 。
A:稳定性越高
B:动态性能越好
C:无差度降低
D:无差度越高
根轨迹法是利用( )在s平面上的分布,通过图解的方法求取( )的位置。
A:开环零、极点;闭环零点
B:开环零、极点;闭环极点
C:闭环零、极点;开环零点
D:闭环零、极点;开环极点
欲改善系统动性能,一般采用 ( ) 。
A:增加附加零点
B:增加附加极点
C:同时增加附加零点,极点
D:A,B,C均不行而用其它方法
在各种校正方式中,( )是最常见的一种,常加在系统中能量最小的地方。
A:并联校正
B:串联校正
C:局部反馈校正
D:前馈校正
与根轨迹增益有关的是( )。
A: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点
B:闭环零、极点与开环极点
C:开环零、极点与闭环零点
D:开环零、极点与闭环极点
PD控制器是指下列哪种控制方式( )。
A:比例控制
B:微分控制
C:积分控制
D:比例+微分控制
<img align="top" width="515" height="48"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83bf402a-0efb-4afb-bee3-db30149461e3/2010426184925161.jpg" />
A:A
B:B
C:C
D:D
复平面上的所有零、极点是共轭的,它们到实轴上根轨迹的矢量辐角之和为零。
A:错误
B:正确
根轨迹法是由尹文斯(W.R.Evans)于1948年提出的一种求解闭环特征方程根的简便图解方法。
A:错误
B:正确
<img width="433" height="196"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727e91b6-3d00-44fb-a17d-57715ceaceb9/201541320164362.jpg" />
A:错误
B:正确
<p style="LINE-HEIGHT: 19pt; 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1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yes'">闭环零点影响系统的稳定性();</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EndFragment-->
A:错误
B:正确
回路不是闭通道。
A:错误
B:正确
<img width="590" height="149"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2e844ae3-6114-4090-aba2-65896eb3088b/2014101641647290.jpg" />2
A:错误
B:正确
<img width="547" height="71"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006f33a4-389a-4f1f-a640-34fe990c53e5/201410164192295.jpg" />2
A:错误
B:正确
<img width="714" height="174"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53aa0d86-f2d1-48fa-bd95-c88a56b046e1/201410164194878.jpg" />2
A:错误
B:正确
开环稳定闭环不一定是稳定的;开环不稳定闭环也不稳定。
A:错误
B:正确
系统的稳定性表现为其时域响应的收敛性。
A:错误
B:正确
<img width="759" height="183"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37673/af281eed-b934-424e-a46d-bb12dcbef9a1/2014101641917389.jpg" />2
A:错误
B:正确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
A:错误
B:正确
系统的状态方程可用结构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