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判断对的是( )。
A:所谓软件开发就是编写程序。
B: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已成功的解决了软件危机。
C:完成软件测试工作以后,为了缩短程序的长度应删除程序中的注释。
D:一般来说,程序中存在错的概率与在该段程序中已发现的错数成正比。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 )。
A:决策者的经验
B:对系统的高级分析和设计
C:现场调查
D:编码
测试的关键问题是( )。
A:如何组织对软件的评审
B:如何验证程序的对性
C:如何采用综合策略
D:如何选择测试用例
快速原型是利用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一种新思想,它是在研究( )的方法和技术中产生的。
A:需求阶段
B:设计阶段
C:测试阶段
D: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
在详细设计阶段所使用到的设计工具是:( )。
A:程序流程图,PAD图,N-S图,HIPO图,判定表,判定树.
B:数据流程图,Yourdon 图,程序流程图,PAD图,N-S图,HIPO图。
C:判定表,判定树,数据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流程图,PAD图,N-S图。
D:判定表,判定树,数据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层次图。
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 )。
A:软件做什么
B:用户使用界面
C:输入的信息
D:软件的规模
下列关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叙述中对的是( )。
A:在主存储器能够容纳得下的前提下,应使模块尽可能大,以便减少模块的个数。
B:模块之间的接口叫做数据文件。
C:只要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不变,各模块内部实现细节的修改将不会影响别的模块。
D:模块越大,模块化的优点越明显。
瀑布模型的存在问题是( )。
A:用户容易参与开发
B:缺乏灵活性
C: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
D:适用可变需求
软件开发过程包括( )。
A:3个阶段
B:5个阶段
C:4个阶段
D:8个阶段
SD方法设计的结果是( )。
A:源代码
B:伪代码
C:模块
D:模块结构图
强连通图有( )。
A:一个入口点和一个出口点
B:一个入口点和多个出口点
C:多个入口点和一个出口点
D:多个入口点和多个出口点
软件开发瀑布模型中的软件定义时期各个阶段依次是( )。
A: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需求分析。
B: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C: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问题定义。
D:以上顺序都不对。
( )所花费的工作占整个生存期工作量的70%以上。
A:软件设计
B:需求分析
C:软件维护
D:编码
在数据流图中,源点和终点的数量( )。
A:必须是一对一的
B:源点个数大于终点个数
C:终点个数大于源点个数
D:依需要而定
以下( )不是Myers软件测试目的
A: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
B: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
C: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的测试。
D:测试是为了修改程序中的错
软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 )。
A:数据的复杂性
B:程序的复杂性
C:控制的复杂性
D:问题的复杂性
软件的生存周期一般包括
A:维护过程,开发过程,设计过程
B:定义过程,开发过程,维护过程
C:分析过程,设计过程,测试过程
D:详细设计过程,编码过程,调试过程
模块化的目的是:( )。
A:增加内聚性
B:降低复杂性
C:提高易读性
D:减少耦合性
在集成测试过程中、如果要在测试的早期对主要的控制或关键的抉择进行检验、并且要在早期实现软件的一个完整的功能并验证这个功能,那么我们可以选用( )。
A:自顶向下集成
B:自底向上集成
C:三明治集成
D:一次性集成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 )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程序的内部逻辑
B:程序的复杂结构
C:使用说明书
D:程序的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