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复垦规划的主要内容:前言()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4.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5.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6.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
A:综合简述
B:复垦土地概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内容1.()2.前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3.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经验 4.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5.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设想 6.提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7.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建议。
A:基本情况概述
B:自然现状概述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
A: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12:00
C: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00
D: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水产养殖用地规划场地选择注意: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壤渗漏少;()潮汐和大风等威胁
A:安全性好无洪水
B:高产稳产水域
牧草地利用规划要根据地形和()植被类型以及畜群结构等,合理划分季节放牧场、割草场、轮牧小区、牧道、设计畜圈、围栏等。
A: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
B:水源
县级规划成果包括()。
A:规划文本
B:规划说明
C:规划图件及附件
D:以上三项都是
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或工程技术等手段
A: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环境规划
C:历史发展过程
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及()
A:土地估价服务
B:土地经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业规划的关系:()各专业规划在土地利用上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其用地数量和布局上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和利用方向。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专业规划
B:指导专业开发土地的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A: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
B:土地开发利用条件
土地资源类型是指()集合。
A: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
B:利用价值
C:面积
D: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具有商品性,但由于()土地不可能像普通商品一样按需定产
A: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B:土地数量的有限性
C:适宜用途的局限性
D:农业经济
土地利用预测与决策和规划的区别与联系,预测和决策的关系()预测和规划的关系()
A: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B:预测是规划的科学工具
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过程包括()能量的生产过程物质能量的分解还原和耗散过程以及物质能量的储存积累过程。
A:物质
B:能量
盐土开发利用原则:系统治理;改良与利用结合;()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结合。
A:水利工程措施
B:农业生物措施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优化组合。
A:当地自然
B:经济
C:社会条件
D:开发前景
E:历史基础
F:现状特点。
土地固定性主要包括()方面。
A:空间位置
B:地理环境
C:永久性
土地整理的一般程序1.提出整理意向和目标 2.() 3.() 4.整理项目的立项与组织 5.整理项目实施和工程建设 6.整理后土地分配与权属调整 7.检查验收
A:选定整理区域
B:环境因素分析
C:整理项目规划设计
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1.自然因素 2.() 3.土地制度 4.() 5.信息6.年龄 7.教育 8.个人品格 9.文化因素
A:经济因素
B:环境认识
C:历史过程
土地利用系统要素—资本主要包括()购买租赁(合法)以及非法占有()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工资生产经营等。
A:土地开发
B:土地取得
C:生产经营
土地有限性由地球面积所决定指那方面()。
A:面积总量(地球表面积、国土面积)
B:可利用面积(高山、沙漠等限制)
C:特殊功能(耕地、特产基地)等
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土地复垦规划与()结合
A: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B:土地取得利用
C:复垦规划与土地整理相
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措施:治坡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
A:治沟工程
B:小型水利工程
C:道路工程
土地利用决策的系统思考程序1.() 2.确定目标 3.() 4.利用潜力预测与可行性分析5.限制因素分析 6.关节点因素分析 7.输入输出系统分析 8.系统综合,制定方案 9.决策与反馈修正。
A:确定系统边界
B:环境因素分析
C: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系统要素—土地:主要包括():产品和生态产品,如农业、林业等():提供生产、生活的活动空间,如工业、交通、娱乐等():提供美学价值,给人类以情感或心理上的舒适感
A:生态系统
B:生产物质
C:空间
D:景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