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设计主接线时,主要矛盾往往发生在( )之间。
A: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
B:经济性与灵活性之间
1-矩形导体、2-槽形导体、3-管形导体,按集肤效应系数、载流量、耐压值从大到小排列为: ( )。
A:123、123、123
B:123、321、321
C:132、321、321
<p><font face="Arial">题目和答案如下图所示:</font></p><p><img height="416" width="300"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10674/15074d81-00f9-4493-9cd2-6330b40713d3/2010323175241504.JPG" /></p>
A:A
B:B
C:C
D:D
导体正常工作时,最高工作温度( ),室外导体不超过( )。此温度称导体的长期发热允许温度。
A:70oC 80 oC
B:200oC 300 oC
<p>题目和答案如下图所示:</p><p><img height="398" width="412"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10674/ca265a52-b5b3-45dc-b69a-21ec9310162e/201032317536942.JPG" /></p>
A:A
B:B
C:C
D:D
<p>题目和答案如下图所示:</p><p><img height="122" width="353"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10674/4c495052-724e-4c0a-afb7-c68e6c1de036/2010323175519385.jpg" /></p>
A:A
B:B
C:C
D:D
实际运用中,电力系统通常普遍采用( )计算短路电流。
A:标幺值法
B:有名值法
<p>题目和答案如下图所示:</p><p><img height="126" width="316"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10674/78a086ea-4135-4c6f-b4fd-9638896b6998/2010323175446274.jpg" /></p>
A:A
B:B
C:C
D:D
短路故障中,( )最为常见,( )影响最为严重。
A:对称三相短路,单相短路
B:单相短路,对称三相短路。
目前,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煤电占( ),水电占( )。
A:70%以上,20%左右
B:60%以上,30%左右
变电所的选址原则:( ) 。
A: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
B:考虑电源进线方向,偏向电源侧
C:进出线方便,设备安装运输方便
D:扩建方便,不妨碍其它设备建筑物
E:避开腐蚀性、易燃易爆、喷水等危险
F:变电所和屋外的建筑物、构筑物符合安全间距
高压断路器灭弧方式:( )。
A:利用灭弧介质
B:采用特殊金属材料作为灭弧触头
C:气体吹或油吹
D:采用多断口熄弧
E:采用金属灭弧栅磁吹作用灭弧
F:利用固体介质灭弧栅灭弧
G:操动机构也有助于触头迅速分离,利于灭弧
下列符合属于I类负荷的是变压器类型的选择注意的几点:( )。
A:尽量选择低损耗节能型,如S9系列或者S10系列
B:在多尘或者具有腐蚀性气体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的场合,选择密闭型变压器或者防腐型变压器
C:供电系统中没有特殊要求和民用建筑独立变电所常采用三相油浸自冷式电力变压器
D: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发电厂、化工等单位对消防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采用干式变压器
E:对于电网电压波动比较大的场合,为改善电能质量应采用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
下列属于测量用互感器的特点是:( )。
A:对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要求较高
B:在短路时仪表受冲击小
C:铁心在一次侧短路时易于饱和,以限制二次侧电流的增长倍数,保护仪表、继电器等装置
D:测量范围较宽,其铁心在一次电路短路时不会饱和,从而使得二次侧电流与一次侧电流成比例增长,以适应保护灵敏度的需要
下列负荷可以直接用隔离开关分断的是:( )。
A:空载导线
B:空载母线
C:空载电缆
D:避雷器
E:电压互感器
F:运转中的电机
G:运行中的变压器
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发电的是:( ) 。
A:风力发电
B:潮汐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地热发电
E:火力发电
下列特点属于真空断路器的是: ( )。
A:开距短,体积小,重量轻,电寿命和机械寿命长
B:维护少,无火灾和爆炸危险等
下列符合属于I类负荷的是( )。
A:大型钢铁厂
B:大型炼油、化工厂
C:医院
D:学校
E:生活小区供电
短路电流的危害: ( )。
A:热损坏
B:机械损坏
C:电压降低,停电,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D:电磁干扰
电弧的形成是介质游离的结果。电弧的形成分四个阶段: ( )。
A:强电子发射
B:热电子发射
C:碰撞游离
D:热游离
E:近阴极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