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班制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是( )。
A:1800~3000h
B:3500~4800h
C:5000~7000h
D:7000~9002h
工厂采用的高压配电电压通常为( )。
A:1~5 kV
B:6~10 kV
C:10~20 kV
D:20~30kV
室内变压器要求过负荷系数不超过( )。
A:10%
B:20%
C:30%
D:40%
保护装置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为其( )。
A:可靠性
B:速动性
C:灵敏性
D:选择性
车间变电所单台主变压器的容量一般不大于( )。
A:10kVA
B:100kVA
C:1000kVA
D:10000kVA
二班制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是( )。
A:1800~3000h
B:3500~4800h
C:5000~7000h
D:7000~9001h
( )为该物理量的实际值与所选定的基准值之比。
A:标幺值
B:比率值
C:标准值
D:换算值
区域电网的电压一般在( )及以上。
A:35kV
B:110kV
C:220kV
D:500kV
电网等级为( )称为中压电网。
A:1kV以下
B:1~10kV
C:10~330kV
D:330kV以上
短路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不长,一般不会超过( )。
A:1~2s
B:2~3s
C:3~5s
D:5~7s
对于三相三线制系统,其最小运行状态时的短路电流为( )。
A:两相短路电流
B:两相接地短路电流
C:三相短路电流
D: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我国( )及以下系统,大多采取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A:6
B:10
C:20
D:35
我国规定的35kV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用户允许电压变化范围是( )。
A:±2%
B:±3%
C:±5%
D:±10%
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代故障运行,但只允许暂时运行( )小时。
A:0.5
B:1
C:1.5
D:2
高压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一般为( )。
A:0.5A
B:1A
C:1.5A
D:2.0A
电力负荷根据负荷的性质可分为( )。
A:有功负荷
B:无功负荷
C:视在负荷
D:电压负荷
车间变电所按主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可分为( )。
A:车间附设式变电所
B:车间内式变电所
C:独立式变电所
D:露天式变电所
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高出电网额定电压的( )。
A:5%
B:7%
C:10%
D:15%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有( )。
A:变换功能
B:隔离作用
C:扩大仪表
D:缩小仪表
变电所的作用有( )。
A:变换电压
B:接收电能
C:分配电能
D:转换电能
降压变电所可分为( )。
A:地区降压变电所
B:终端降压变电所
C:工厂降压变电所
D:直接降压变电所
工厂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如下的原则( )。
A:尽量接近负荷中心
B:接近电源侧
C:进线、出线方便
D:设备运输、安装方便
高压断路器按采用的灭弧介质分为( )。
A:压缩空气断路器
B:油断路器
C:真空断路器
D:SF6断路器
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包括( )。
A:铁耗
B:铜耗
C:电压损耗
D:电流损耗
单匝式电流互感器包括( )。
A:母线式
B:芯柱式
C:套管式
D:绕环式
根据计算负荷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其发热温度都不会超过允许温度值。( )
A:错误
B:正确
负荷曲线表示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A:错误
B:正确
在高压电路的短路计算中,正常总电阻远比总电抗大,所以一般只计电阻,不计电抗。( )
A:错误
B:正确
不对称短路产生不对称的磁场,干扰其他设备。( )
A:错误
B:正确
工厂的低压配电电压一般采用110/220V。( )
A:错误
B:正确
无功功率损耗是由电流通过线路的电抗产生的。( )
A:错误
B:正确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与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 )
A:错误
B:正确
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不是同时完成的。( )
A:错误
B:正确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发生单相接地时对电气设备绝缘要求及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
A:错误
B:正确
电力负荷是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功率。( )
A:错误
B:正确
铁损是随着负荷改变而改变的。( )
A:错误
B:正确
对220/380V的低压配电系统广泛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
A:错误
B:正确
功率因数反映了供电系统中无功功率消耗量在系统总容量中所占的比重。( )
A:错误
B:正确
负荷持续率表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 )
A:错误
B:正确
在计算短路电路的阻抗时,如果电路内含有变压器,则电路内各元件的阻抗都应该统一换算到短路点的短路计算电压。(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