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级限抗压强度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称为岩石的()。
A:饱水系数
B:渗透系数
C:吸水系数
D:软化系数
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
A:基本烈度
B:设计烈度
C:场地烈度
D:工程烈度
标准贯入试验中,锤重为()㎏。
A:63.5
B:80
C:65.7
D:73
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明显()。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
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下列何项()。
A:流动
B:松动
C:流砂
D:崩塌
下列哪项可用来表征岩石的抗冻性()。
A:渗透系数
B:吸水率
C:软化系数
D:强度损失率
碎屑物质被胶结以后所开成的结构称为()。
A:碎屑结构
B:斑关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冲积土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A:雨、雪水的地质作用
B:洪流的地质作用
C:河流的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
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
A:1:5000~1:50000
B:1:2000~1:10000
C:1:500~1:2000
D:1:200~1:1000
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结构面()。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D:构造面
下列哪种构造是沉积岩所具有的()。
A:片理构造
B:层理构造
C:层面构造
D:化石
岩石的空隙不包括()。
A:片理面
B:断层面
C:节理面
D:卸荷裂隙面
斜坡的变形方式有()。
A:蠕动
B:滑动
C:松动
D:弯曲
下列哪几项不是差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缝。
B:地层的重复、缺失。
C:断层三角面。
D:呈带状分布的泉。
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哪项正确()。
A: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定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B: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生状不一致
C: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
D: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包括()地下水。
A:包气带水
B:裂隙水
C:潜水
D:承压水
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
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
C:角度不整合接触
D:完整接触
下列哪种岩石不是岩浆岩()。
A:橄榄岩
B:灰岩
C:石英岩
D:砂岩
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C: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下列哪些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
A:可溶性岩石
B:岩有利于为软岩
C:水是流动的
D:水内有侵蚀性
坡积土的特征是: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
A:对
B:错
地下洞室断面形状的选择,应考虑洞室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洞室的围岩性质、岩土体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洞室的支护或衬砌方式和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A:对
B:错
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A:对
B:错
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程度,只取决于地下天然应力,重力布应力及附加应力,与岩土体的结构性质无关。
A:对
B:错
工程安全等级、场子地等级、地基等级三者中,一项为一级,其他两项为二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A:对
B:错
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即矿物的解理。
A:对
B:错
地下水渗流导致的土体潜蚀破坏与流土破坏的机理是不同的。
A:对
B:错
洪积土的特征是: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
A:对
B:错
粘土矿物是岩浆岩所特有的矿物成分。
A:对
B:错
岩层在空间的竖直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
A:对
B: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