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该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 )
A:最大实体尺寸
B:最小实体尺寸
C:实际尺寸
D: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含有下列哪项误差的测得值应该按一定的规则,从一系列测得值中予以剔除( )
A:定值系统误差
B:变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 )
A:形位公差特征项目
B:形位公差标注形式
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
D: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标注形式
当相配孔、轴既要求对准中心,又要求装拆方便时,应选用( )。
A:间隙配合
B:过盈配合
C:过渡配合
D:间隙配合
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它们的作用尺寸( )
A:都不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B:都不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C:不一定相同
D:与实际尺寸的大小无关
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
A:通用化
B:系列化
C:标准化
D: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用于精密机床的分度机构,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分度齿轮,一般要求传递运动准确
B: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一般要求传动平稳
C:用于高速传动的齿轮,一般要求传递运动准确
D:低速动力齿轮,对运动的准确性要求高
保证齿轮传动平稳的公差项目是( )
A:齿向公差
B:齿形公差
C:齿厚极限偏差
D:齿距累积公差
一般配合尺寸的公差等级范围为( )
A:IT1~IT7
B:IT2~IT5
C:IT5~IT13
D:IT8~IT14
如果某轴一横截面实际轮廓由直径分别为Φ40.05mm和Φ40.03mm 的两个同心圆包容而形成最小包容区域,则该横截面的圆度误差为( )
A:0.02mm
B:0.04mm
C:0.01mm
D:0.015mm
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 )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属于形状公差的有( )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 )
A:耐磨性好。
B:配合精度高。
C:抗疲劳强度差.
D:传动灵敏性差
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基轴制的有( )
A: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
B: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
C:滚动轴承内圈与轴。
D: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
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属于位置公差的有()
A:平行度。
B:平面度。
C:端面全跳动。
D:倾斜度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 )
A:可见轮廓线上。
B:尺寸界线上。
C:虚线上。
D: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
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
A:径向全跳动。
B:端面全跳动。
C:同轴度。
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加工误差有( )
A:齿厚偏差;
B:基节偏差;
C:齿圈的径向跳动;
D: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下面哪些属于孔的偏差代号( )
A:EF
B:H
C:js
D:ef
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A:对
B:错
量块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
A:对
B:错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A:对
B:错
对被测要素采用独立原则时,只要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A:对
B:错
Φ10E7、Φ10E8、Φ10E9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A:对
B:错
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
A:对
B:错
某轴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现改用圆柱度公差标注,能达到同样技术要求
A:对
B:错
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小于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A:对
B:错
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相对零线的位置。
A:对
B:错
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A:对
B: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