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是( )
A: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B:二者涵义相同
C:二者有一定的联系
D:二者没有联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A:可以从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管制刑()
A:1日
B:2日
C:3日
D:5日
甲误用白糖当砒霜杀乙,甲的行为属于( )
A:对象错误
B:客体错误
C:工具错误
D:因果关系错误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犯罪概念是划分()界限的总标准。
A:罪与非罪
B:此罪与彼罪
C:正确裁量刑罚
D: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刑法是规定()的法律
A:犯罪、刑罚
B:犯罪、刑事责任
C: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D:刑事责任、刑罚
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A: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
C: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D: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犯罪分子犯罪后有立功表现的,其处罚原则是()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社会危害性
B:罪责自负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惩罚性
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B:间歇性精神病人
C:又聋又哑的人
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强奸
B:绑架
C:决水
D:抢夺
下列罪犯中依法不得适用假释的是()
A: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犯
B:犯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C:犯受贿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
D: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赦免分为()
A:大赦、特赦
B:刑事赦免、民事赦免
C:刑罚赦免、行刑赦免
D:特赦、赦免
死缓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
A:严重违反监规监纪
B:实施了新的犯罪
C:故意犯罪
D:抗拒改造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
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
B: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
C: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D: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我国刑法中的时间效力效是指()
A:追诉时效
B:刑法的溯及力
C: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及刑法的溯及力
D:刑法的生效与失效
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的限制。这种特殊情况是指()
A:有重大自首情节
B:有重大立功表现
C: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D:在抢险、救灾或在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