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级别围岩中,必测项目量测断面的间距是不同的。在V级围岩中,量测断面间距一般取( )。
A:1~5m
B:10~30m
C:5~10m
D:30~50m
相对于普通端墙式洞门,喇叭口形洞门对高速铁路隧道引起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可以起到缓冲效果,以下说法(不考虑反射波与压缩波的叠加情况),①可以降低压力变化梯度 ②可以降低压力的峰值③列车速度越快,压力变化梯度降低的越多④可以降低微压波峰值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岩体一般不具有( )。
A:均匀性
B:各向异性
C:可变性
D:多裂隙性
超前锚杆的长度、环向间距、外插角等参数,应视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断面大小、开挖循环进尺和施工条件而定。一般超前长度为循环进尺的( )倍,环向间距采用0.3~1.0m。
A:1~1
B:2~3倍
C:5~8倍
D:3~5倍
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包括自重应力和( )。
A:膨胀应力
B:释放应力
C:构造应力
D:残余应力
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勘探工作分为初测阶段和( )。
A:定测阶段
B:复核阶段
C:钻探阶段
D:水文调查阶段
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 )两大因素为依据。
A:隧道里程
B:隧道长度
C:隧道设计方法
D:隧道高程
量测围岩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接触应力可采用( )。
A:压力盒
B:钢筋计
C:位移计
D:收敛仪
明洞衬砌施工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复测( ),衬砌不得侵入设计轮廓线。
A:中线
B:高程
C:中线和高程
D:仰坡坡率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必测项目。( )
A: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
B:周边位移
C:拱顶下沉
D:锚杆内力测试
树脂锚杆的施工安静求分下( )。
A:安装前应检查树脂卷质量,变质者不得使用
B:安装时用杆体将树卷送入孔底,用搅拌器搅拌树脂时,应缓缓推进杆体,搅拌时间一般为30s
C:搅拌完毕后将孔口处杆件临时固定,可马上安装托板
矿山法修筑公路隧道的基本施工方法有( )。
A:台阶开挖法
B:全断面开挖法
C:导坑开挖法
D:盾构法
E:掘进机开挖法
F:分部开挖法
关于预裂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预裂爆破先引爆周遍眼
B:预裂爆破较光面爆破钻眼工作量大
C:预裂爆破对围岩体的破坏较大
D:预裂爆破较光面爆破技术难度小
E:预裂爆破通常需要经验类比初步确定爆破参数,再由现场试验调整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明洞衬砌施工的方法有( )。
A:先墙后拱法
B:先拱后墙法
C:墙拱交替法
D:跳槽挖井法
E:拱墙整体灌筑
F:台阶法
下面对浅眼爆破盲炮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经检查确认炮孔起爆线路完好时,重新起爆
B:在大于30cm的范围内打平行眼装药爆破诱爆
C:用细铁器掏空炮眼内填塞物用聚能药包诱爆
D:在安全距离外远距离操纵风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
E:盲炮尽可能当班处理
能否发生殉爆取决于( )。
A:主动药包敏感度
B:主动药包药量
C:主动药包爆力
D:被动药包敏感度
E:被动药包爆力
F:药包间介质与距离
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
A:地表锚杆
B:深基桩
C:挡墙
D:防落石棚
E:土袋或石笼
F:平衡压重填土
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 )进行编制。
A:围岩条件
B:支护类型和参数
C:施工方法
D:运输条件
E:排水
F:量测目的
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
A: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B:喷射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以上
C: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D: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 ,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可作为永久支护的锚杆种类有( )。
A:普通砂浆锚杆
B:楔缝式锚杆
C:胀壳式锚杆
D:树脂锚杆
E:早强药包锚杆
边墙基底以上1m范围以外超挖大于规定时可用( )回填密实。
A:片石混凝土
B:10号浆砌片石
C:石渣回填捣实
关于挂网喷射混凝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筋网纵向筋为受力钢筋,较环向钢筋粗
B:土质或砂土质隧道可采用钢筋细间距小的钢筋网
C:钢筋网挂设前应先喷射一层混凝土整平,钢筋网紧贴整平层挂设
D:钢筋网保护层不得小于3cm
E: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尽可能多点连接,减少喷射时弦振现象
F:注意调整喷射角度,使钢筋网背面混凝土密实
隧道初衬时产生底鼓应采取( )。
A:及早喷射仰拱混凝土
B:底拱处打锚杆
C:缩短台阶长度
D:加大循环进尺
E:及早闭合支护环
当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开挖时,周边眼可采用( )起爆。
A:导爆索
B:毫秒雷管
C:导火索及火雷管
周边眼参数的选用原则有( )。
A:当断面较小或围岩松软、破碎或在曲线、折线处开挖成形要求高时,周边眼间距应取较小值
B:抵抗线应大于周边眼间距
C:对于松软或破碎性围岩,周边眼的相对距离应取较小值
D:周边眼的眼底应插入设计轮廓线以外
影响楔缝式内锚头锚杆锚固的主要因素有( )。
A:钻孔深度
B:锚杆有效直径
C:岩体性质
D:楔块端部厚度
E:楔块端部楔角
长隧道施工的辅助坑道包括( )。
A:竖井
B:横洞
C:斜井
D:平行导坑
E:避车洞
处理涌水可采用的辅助施工方法有( )。
A: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
B:超前小导管预注浆
C: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
D: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
E:从地表向深地层注浆堵水
采用错喷支护和复合衬砌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
A:复核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围岩稳定性特点,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围岩的稳定状态,制订施工技术措施或变更施工方法
B:通过地表注浆与洞内环状注浆相结合的形式以达到围岩加固的目的
C:对已完成支护地段,应继续观察隧道稳定状态,注意支护的变形、开裂、侵入净空等现象,及时记录,作出长期稳定性评价
台阶法按上台阶超前长度分为( )几种。
A:长台阶法(台长100m以上)
B:短台阶法(台长5-100m)
C:长台阶法(台长50m以上)
D:短台阶法(台长5-50m)
E:微台阶法(台长3-5m)
测定超挖量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 )。
A:由出渣量或衬砌砼量推算
B:通过激光投影仪直接测定开挖面积
C:用断面测定仪量测
D:按设计开挖面积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拆除拱架、墙架和模板,应符合以下要求( )
A:不承受外荷载的拱、墙,砼强度应达到5.0mpa或在拆模时砼表面和棱角不被损坏并能承受自重
B:承受围岩压力较大的拱、墙,封顶和封口的砼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C:承受围岩压力较小的拱、墙,封顶和封口的砼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
D:砼浇筑5天以后
关于隧道断面的超欠挖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围岩个别突出部分侵入衬砌
B:拱脚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C:对于整体式衬砌,侵入值应小于1/3,并小于10cm
D:对于喷锚衬砌,侵入值不应大于5cm
以下可提高光面爆破效果的措施有( )。
A:使用低爆速、低猛度、低密度的炸药
B:使用传爆性能好、爆力大的炸药
C:采用不偶合装药结构
D:周边眼尽量作到同时起爆
E:严格掌握与周遍相邻的内圈炮眼的爆破效果,为周边眼创造临空面
F:眼底通常加强装药
喷射混凝土初衬有哪些作用( )。
A:支撑围岩
B:卸载作用
C:填平补强围岩
D:阻止围岩松动
E:分配外力
超前围岩预注浆加固施工中注浆结束的条件是( )。
A:单孔结束条件: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浆液注入量达到设计值的80%以上
B:全段结束条件:所有注浆孔均已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无漏注情况
C:允许少量孔注入量达到设计50%
下面属于隧道失稳的征兆是( )。
A:累计位移已达极限位移的2/3,且仍未出现收敛的迹象
B:每日位移量超过极限位移的1/10
C:洞室变形有异常加速
D:变形速率在0.1~0.2mm/d之间
隧道施工方法包括( )。
A:开挖方式
B:开挖方法
C:支护方式
D:洞内运输方式
E:洞外运输方式
F:辅助方法
G:通风方法
隧道的主要开挖方法有( )。
A:全断面开挖法
B:台阶法
C:环形开挖法
D:导坑法
E:隔壁法
F:新奥法
隧道初衬时喷射混凝土层脱离甚至塌落,应采取( )。
A:开挖后尽快喷射混凝土
B:加钢筋网
C:解除涌水压力
D:加厚喷层
E:打锚杆或者增加锚杆
整体式衬砌施工中,发现围岩对衬砌有不良影响的硬软岩分界处,应设置施工缝。( )
A:错误
B:正确
公路隧道设计时,应在车道两侧留有足够的侧向宽度,以减小墙效应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当涌水点不多时,用开缝摩擦锚杆进行导水处理后再喷射;当涌水范围大时,设树枝状排水导管后再喷射;当涌水严重时,可设置泄水孔,边排水边喷射。( )
A:错误
B:正确
衬砌的施工缝应与设计的沉降缝、伸缩缝结合布置,在有地下水的隧道中,所有施工缝、沉降缝和伸缩缝均应进行防水处理。( )
A:错误
B:正确
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时,钢架应按设计位置架设,钢架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
A:错误
B:正确
隧道内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也不允许欠挖。( )
A:错误
B:正确
温克尔地基模型采用局部变形假设,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而在工程应用中较少采用。
A:错误
B:正确
在隧道洞口的选择上,一般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
A:错误
B:正确
隧道衬砌模板放样时,允许将设计的砌轮廓线扩大10cm,确保衬砌不侵入隧道建筑限界。( )
A:错误
B:正确
监控量测的唯一目的是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