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698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 m。
A:1.678
B:3.074
C:0.698
D:2.376
已知A点坐标为(12345.7,437.8),B点坐标为(12322.2,461.3),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 为( )。
A:45°
B:315°
C:225°
D:135°
确定一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
A:方位角测量
B:直线定向
C:象限角测量
D:直线定线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
A:总为0
B:与路线形状有关
C: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1: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
A:1 m
B:1 cm
C:10 cm
D:0
测绘学的分类( )
A:测绘(测定)、测设(施工放样)、监测(变形观测)
B:控制测量学、碎部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C:角度测量学、距离测量学、高程测量学
D: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
以下哪一项是导线测量中必须进行的外业工作。( )
A:测水平角
B:测高差
C:测气压
D:测垂直角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 )
A: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B:竖盘指标差
C:横轴不水平
D:竖轴不竖直
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 )。
A: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
B: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
C: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
D: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
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
B: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
C: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
D: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还有下列中哪一项原则()
A:从控制到碎部
B:从碎部到控制
C:控制与碎部并存
D:测图与放样并存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
C:高差
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 )。
A:反符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B:反符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反符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D: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
A:0°
B:90°
C:180°
D:270°
采用DJ6型光学经纬仪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一测回角值限差为( )。
A:±10"
B:±20"
C:±40"
D:±1"
山谷线也称( )。
A:示坡线
B:集水线
C:山谷线
D:分水线
经纬仪对中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安置在同一铅垂线上;整平是使仪器具有下述哪种状态()
A:圆气泡居中
B:视准轴水平
C:竖轴铅直和水平度盘水平
D:横轴水平
缓和曲线的特性是( )
A:曲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正比
B:曲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反比
C:曲率半径由小变大
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
A:错误
B:正确
在半径为10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