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在( )阶段我国开始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和推进。
A:建国初期到1966年
B:从1966-1976年
C: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
D:从党的十四大开始
企业员工晋升的第一步是( )。
A:人事部门审核、调整各部门提出的晋升申请
B:部门主管提出晋升申请书
C:提出职位空缺报告
D:依据一定标准选择合适的晋升对象
企业员工培训对象可分为( )。
A:5类
B:4类
C:3类
D:2类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适用于( )。
A:私营企业
B:三资企业
C:全民企业
D:个体户
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使它们能胜任工作,能适应现代化生产资料的
要求,这体现了员工培训的( )目标。
A:提高员工适应变化的能力
B: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C: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D:补充和延续普通学校教育
E:以上说法都不对
在劳动合同中,经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而形成的条款是( )。
A:必备条款
B:可备条款
C:约定条款
D:一般条款
三资企业劳方的权利基础包括( )方面。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根据职工的需要,尤其是最为迫切、最为强烈的需要来设置目标,才能有效激发动机,使其成为支配行为的主导动机,并由此产生激励行为。这体现了( )。
A:目标定得越高越好
B:目标要与需要相适应
C:目标要具有挑战性
D:目标要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实行工作工资制的企业在评价工作时,要按照( )的原则。
A:只对人不对工作
B:对人
C:只对工作不对人
D:其他
职业计划的类型及其主要内容随着( )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
A:员工年龄
B:员工参加工作
C:员工职业生涯
D:其他
职工一旦被确诊为职业病,就应发给( )。
A:医疗证
B:通知书
C: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D:什么也不发
人的行为受挫后,不肯正视挫折,而采取回避、掩饰、推脱、转嫁等做法,以维持自己的内心平衡。这称为____
A:坚持行为
B:调整行为
C:回避行为
D:放弃行为
国家和企业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工保护等方面采取的各种组织和技术措施称为( )。
A:劳动改善
B:工作条件改善
C:劳动保护
D:其他
职业计划的第一阶段或者说职业计划的第一种类型是( )。
A:职业探索性阶段
B:立业发展阶段
C:职业中期阶段
D:职业后期阶段
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社会劳动领域后,由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险制度是( )。
A:失业保险
B:工伤保险
C:养老保险
D:生育保险
在影响绩效考评的因素中,来自于被考评人员的问题通常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应从( )方面来进行。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通过员工的绩效考评,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工作中的误差,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这体现了员工绩效考评的哪一个目的。( )
A:绩效考评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及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B:绩效考评是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C: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D:绩效考评是企业经营的依据
员工招聘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出现于( )。
A:科学管理时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近几年
英国于19世纪30年代颁布了( ),从而一项发挥社会保障作用的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开始产生。
A:《社会保障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济贫法》
D:《劳动法》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E:社会互助
企业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原因有( )。
A:合同期限已满
B:合同的目的已经实现
C:企业不复存在
D:当事人死亡
E:劳动者退休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对人进行消极地防范与监督,是一种专制式的管理。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 )、( )的管理。
A:监督式
B:讨论式
C:参与式
D:探讨式
E:民主式
建立人才资源的发展和运行机制,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包括( )。
A:建立利益驱动机制
B:建立信息跟踪机制
C:建立人才动员机制
D:建立队伍更新机制
E:无正确答案
对于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冗员
B:鼓励提前退休
C:外部招聘
D:辞退不合格员工
E:鼓励员工内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