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判断一国的要素丰裕度一般有两种方法:(1)实物单位定义法: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力的比率大于A国,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2)():如果B国资本的价格与劳动力的价格的比率小于A国,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
A:要素绝对价格定义法
B:实物绝对价格定义法
C:要素相对价格定义法
D:实物相对价格定义法
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 )
A:国内进口
B:国内出口
C:国内净出口
D:国内净资本流出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 )
A: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B:要素是完全流动的
C: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D: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中( )
A:单位产品中劳动含量减少程度小于资本含量减少的程度
B:单位产品中劳动含量减少程度等于资本含量减少的程度
C:单位产品中劳动含量减少程度大于资本含量减少的程度
D:其他均不正确
(),促进了的形成和发展
A:货币的自由兑换
B:国际资本的流动
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D:国际贸易的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产品创新阶段,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的是( )
A:劳动
B:技术
C:资本
D:政府政策
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里昂剔夫
D:萨缪尔森
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禁止性关税以上
C:禁止性关税
D: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假定闭关自守的状态下X商品的价格,在A国是10美元,在B国是8美元,在C国为6美元,并且A国是小国,不能通过贸易影响B国和C国的价格。如果A国对从B国和C国进口的X商品最初征收非歧视性的100%的从价税,那么,A国会在国内生产X商品还是从B国或C国进口X商品?
A:A国将从B国进口
B:A国将从C国进口
C:A国将在国内生产
D:其他都不对
外国借款人在某国或数个国家发行以某第三国货币为面值货币的债券被称为( )
A:外国债券
B:欧洲债券
C:第三国债券
D:熊猫债券
贸易条件的含义是什么( )
A: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B: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与进口商品数量指数之间的比率
C: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D: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与进口商品数量指数之间的比率
约翰·穆勒在什么时候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 )
A:17世纪末
B:18世纪初
C:18世纪中叶
D:18世纪末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A国生产棉花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A国生产大米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哪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A:A国
B:B国
C:A国和B国一样
D:无法比较
()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国际资本流动
A:短期资本流动
B:长期资本流动
C:国际资本流动
D:不定期资本流动
在国际技术转让过程中,确定价格是困难的,主要因素是( )
A:税收
B:成本
C:市场供求
D:效益
最早的国际收支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 )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学说。
A:斯密
B:李嘉图
C:大卫·休谟
D:陶西格
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成倍增加,这种贸易促进增长的倍数关系即为()。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A:对外贸易
B:国际贸易
C:对外贸易乘数
D:国际贸易乘数
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 )
A:现汇汇率+升水
B:现汇汇率-升水
C:现汇汇率+贴水
D:现汇汇率-贴水
当代劳动力国际流动特征:流动基本格局(),呈现出分散性和对流性的特点;流动性增强,以短期滞留为主;中东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入地区;劳动者的跨国流动主要是为实现自身的目的;劳动力国际流动更趋向于国际化和法规化。
A:已变
B:正在变化
C:未变
D:不确定
国际劳工组织发起了世界就业会议是( )年发起的。
A:1975
B:1976
C:1977
D:1978
WTO的主要进展有: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WTO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s)狭义的讲,就是国际间的外汇收付
A:对
B:错
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民收入总量的影响,二是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来推动经济增长。
A:错误
B:正确
根据提供曲线分析法,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各自国内交换比率,构成了两国间进行交换的比率的上、下限,射线代表着实际可能的交换比率,最终交换会是哪一条射线的斜率,取决于国际价值。
A:错误
B:正确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比之其他国家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更低的生产成本即为一国的绝对优势。
A:错误
B:正确
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的延伸。
A:对
B:错
证券组合模型认为,利率差异是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和动力,而资本流动的最终结果是消除了利率差异。( )
A:错误
B:正确
费雪模型证明,资本是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即资本的流动是单向的,结果是各国的利率差消失。这种分析是以不存在风险为前提的。( )
A:错误
B:正确
垂直一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又称纵向一体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组织。
A:错误
B:正确
()选择债券:指债券的持有人有权按自己的意愿,在指定期限内以事先约定的汇率,将债券的面值货币转换成其他货币,但仍按照以前货币利率收取利息的债券
A:对
B:错
所谓近期外汇买卖,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交割,而是到约定的日期再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
A:错误
B:正确
()经济联盟: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一体化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A:对
B:错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指在自由贸易区中,各缔约方彼此之间达成协议,取消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各成员仍具有对非成员国贸易政策的自主权,但不可以制定不同的关税税率以及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A:对
B:错
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
A:错误
B:正确
()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是各个国家的国别价值
A:对
B:错
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若使得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则结果就是贸易条件改善了。
A:错误
B:正确
产业内贸易反映比较优势。( )
A:错误
B:正确
()根据交易的方式,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交易可以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A:对
B:错
()贫困化增长是指当其它条件不变时,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进口与出口大幅度减少并引发贸易条件的恶化,致使国民福利水平下降的负作用超过了国民福利水平提高的正作用,最终使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的现象
A:对
B:错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指在自由贸易区中,各缔约方彼此之间达成协议,取消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各成员仍具有对非成员国贸易政策的自主权,但不可以制定不同的关税税率以及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A:错误
B:正确
()逆贸易倾向增长:由于进口替代生产增加,因而进口减少,出口增长快于替代进口产品的生产也受到抑制。因此,贸易规模会缩减,该效果也称为逆贸易倾向生产效果
A:对
B:错
跨国公司内部交易论:该观点认为,在美国的进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的子公司在国外生产的资本密集产品,如果将其归于公司内部贸易,即看作是国内贸易,则“里昂惕夫悖论”就不存在了。
A:错误
B:正确
国际金融理论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货币——外汇及其汇率和汇率理论。与此相关还要分析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关理论和实践。
A:错误
B:正确
()根据交易的方式,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交易可以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A:错误
B:正确
()若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优势地位,则优势最大者为该国的比较优势;若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劣势最小者为该国的比较优势
A:对
B:错
()补偿性交易也称调节性交易,是指那些为调节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差额而进行的各种交易
A:对
B:错
要素禀赋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
A:错误
B:正确
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A:对
B:错
货币市场交易的主要信用工具就是各种类型的国际债券。
A:错误
B:正确
()早期重金主义的货币差额论,即主张贵金属的外流,限制商品的进口。因而采取金银的出口管制和少买多卖的商业原则,以增加国内的金银储量
A:对
B: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