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自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奥鹏在线作业,2元一门,先做后付,微信424329

查看: 114|回复: 0

西交《化工原理》在线作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5816
发表于 2020-8-8 19: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号:超前自学网
点击这里
有自吸能力的泵是(    )。
A:离心泵
B:往复泵
C:旋涡泵
D:轴流泵

有两种关于粘性的说法:(    )
①无论是静止的流体还是运动的流体都具有粘性;
②粘性只有在流体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A:这两种说法都对;
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C: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不对;
D: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说法不对。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中液体的流动称为(    )。
A:自然循环
B:强制循环
C:自然沸腾
D:强制沸腾

在板框压滤机中,如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0.4,且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当过滤的操作压强增加到原来的 2倍后,过滤速率将为原来的(    )倍。
A:1.3
B:1.2
C:1.4
D:1.5

输送泥浆时,离心泵的叶轮应选用(    )以提高效率。
A:开式
B:闭式
C:半闭式
D:其他三种均可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    )有关。
A:雷诺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B:雷诺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C:欧拉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D:欧拉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是指在不发生气蚀时,泵入口处压强可允许达到的(    )。
A:最大真空度
B:最小真空度
C:最大压强

柏努利方程式中的∑hf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因克服流动阻力而(  )的能量。
A:增加
B:扩大
C:需求
D:损失

判断流体的流动类型用(    )准数。
A:欧拉
B:施伍德
C:雷诺
D:努塞尔特

在常压饱和水蒸气冷凝加热空气,空气平均温度为20℃,则壁温约为(  )。
A:20℃;
B:100℃;
C:60℃;
D:49.7℃。

<img alt=""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124103/25681219-9864-4b21-ab65-148f27a3ac67/2015512213546736.jpg" />&nbsp;
A:A
B:B
C:C
D:D

据管路特性曲线知,随管路流量Qe的增加,管路的压头He将(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

流体流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流动速度大于零;
B:管边不够光滑;
C:流体具有粘性;
D:流道结构形状复杂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的粘度(    )。
A:降低
B:不变
C:增大

往复泵在操作中(    )。
A:不开旁路阀时,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
B:允许的安装高度与流量无关
C:流量与转速无关
D:开启旁路阀后,输入的液体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

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    )。
A: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B:防止启动前充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
C: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D: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当地大气压为100kPa,压强表读数是60kPa,则实际压强为(    )kPa。
A:160
B:40
C:60
D:100

某泵在运行1年后发现存在气缚现象,应(    )。
A:停泵,向泵内灌液
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C:检验进口管路有否泄漏现象
D:检查出口管路阻力是否过大

牛顿冷却定律是描述(    )的基本定律。
A:热传导
B:对流传热
C:热辐射

在列管换热器中,用常压水蒸汽加热空气,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80℃,则管壁温度约为(    )。
A:20℃
B:80℃
C:50℃
D:100℃

齿轮泵的流量调节采用(    )。
A:出口阀
B:进口阀
C:回流装置
D:其他三种均可

真空表上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  )大气压强的读数。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近似于

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均不变时,并流推动力(    )逆流推动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阻力系数法将局部阻力hf表示成局部阻力系数与动压头的乘积,管出口入容器的阻力系数为(    )。
A:1.0
B:0.5
C:0.35
D:0.75

蒸发过程温度差损失之一是由于溶质存在,使溶液(    )所致。
A:沸点升高
B:沸点降低
C:蒸汽压升高

滞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A:湍流流速大于滞流流速
B:滞流时Re小于湍流时的Re
C:流道截面大时为湍流,截面小时为滞流
D:滞流时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测速管测量得到的速度是流体(    )速度。
A:在管壁处
B:在管中心
C:瞬时
D:平均

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以下能量的增加值(    )。
A: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
B:机械能
C:压能
D: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

通常流体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为(   )。
A:t升高、μ减小;
B:t升高、μ增大;
C:对液体t升高、μ减小,对气体则相反;
D:对液体t升高、μ增大,对气体则相反。

柏努利方程式中的∑hf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因克服流动阻力而(  )的能量。
A:增加
B:扩大
C:需求
D:损失

下面关于真空蒸发的优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B:可以利用低压蒸汽甚至废气作为加热蒸汽
C:适用于浓缩耐高温的溶液
D:降低蒸发器的热损失;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  )。
A:泵壳;
B:叶轮;
C:泵轴;
D:和密封装置

当离心泵启动后不吸液,其原因主要有(  )。
A:灌液不够或底阀不严密而漏液,使泵内存有空气;
B:底阀或吸入管路堵塞;
C:安装高度过高;
D:电机接线不正确致使叶轮反转。

下面关于层流区和湍流区叙述正确的有(    )。
A:层流区的Re<2000;此区域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摩擦系数λ没有影响
B:层流区的Re<2000;此区域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摩擦系数λ有影响
C:湍流区的Re>4000);对于光滑管,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流动阻力不产生影响,λ只是Re的函数
D:湍流区的Re>4000);对于粗糙管,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流动阻力也不产生影响,λ只是Re的函数

下面关于旋风分离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直径不可被表示
B:为提高分离效率,通常不宜采用直径D太小的旋风分离器
C:如果处理的含尘气体量较大时,可采用几个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并联操作,这样则可达到要求的分离效果
D:分离的临界直径dmin增大,会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在确定换热介质的流程时,通常走管程的有(  )。
A:高压流体;
B:蒸汽;
C:易结垢的流体;
D:腐蚀性流体。

摩擦数图可分为(   )。
A:层流区
B:湍流区
C:完全湍流区
D:过渡区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有(    )。
A:产生对流的原因;
B:流体的流动状况;
C:流体的物性;
D:流体有无相变。

下面关于旋风分离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直径不可被表示
B:为提高分离效率,通常不宜采用直径D太小的旋风分离器
C:如果处理的含尘气体量较大时,可采用几个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并联操作,这样则可达到要求的分离效果
D:分离的临界直径dmin增大,会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下面关于层流区和湍流区叙述正确的有(    )。
A:层流区的Re&lt;2000;此区域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摩擦系数λ没有影响;
B:层流区的Re&lt;2000;此区域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摩擦系数λ有影响;
C:湍流区的Re&gt;4000);对于光滑管,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流动阻力不产生影响,λ只是Re的函数;
D:湍流区的Re&gt;4000);对于粗糙管,管壁的粗糙度ε/d对流动阻力也不产生影响,λ只是Re的函数。

在稳态传热中,凡热阻大处其温差也大。                             (  )
A:错误
B:正确

某液体在一等径直管中稳态流动,若体积流量不变,管内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假定管内的相对粗糙度不变,则层流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16倍。   (
A:错误
B:正确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分别为90kpa和-10kpa。                     (  )
A:错误
B:正确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
A:错误
B:正确

离心泵开泵之前要先灌液,目的是防止气蚀现象发生。               (  )
A:错误
B:正确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
A:对
B:错

柏努利方程中p/(ρg)表示1N重的流体在某截面处具有的静压能,称为动压头。(  )
A:错误
B:正确

流体在园形管道中流动时,管壁处的流速为中心处流速的0.5倍。       (  )
A:错误
B:正确

实验证明,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湍流时,当Re一定,则摩擦系数λ随管子的相对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                                              (  )
A:错误
B:正确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
(    )

A:错误
B:正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超前自学网 ( 皖ICP备20014425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3: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