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 )
A:烘干基准物时没有达到恒重
B:滴定中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C:滴定管未经校正
D:沉淀过程中沉淀有溶解
E:天平不等臂
HPO42-的共轭酸是:( )
A:H3PO4
B:H2PO-4
C:PO43-
D:OH- EH+
用铈量法测定Fe2+时,计算滴定到50%时体系的电位值[已知E0’(Ce4+/Ce3+)=1.44V, E0’(Fe3+/Fe2+)=0.68V,以Ce4+为滴定剂]( )
A:0.68V
B:1.44V
C:1.06V
D:0.86V
某弱碱MOH的Kb=1×10-5,则其0.1mol/L水溶液的pH值为()。
A:3.0
B:5.0
C:11.0
D:9.0
用25 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
A:25mL
B:25.0 mL
C:25.00 mL
D:25.000 mL
EDTA配位滴定的直接滴定法,终点所呈现的顏色是( )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顏色
B:游离指示剂的顏色
C: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顏色
D:上述B与C的混合色
绝对偏差是指:( )
A:平均值与真值之差
B:二次测定值之差
C:、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D:单测定值与真值之差E二次测定值之差的平均值
用相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情况,但用它不能判断(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B: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
C: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D: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可提高反应进行程度
B: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度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方向
D:反应前后催化剂组成发生变化
下列情况哪些违反了晶形沉淀的条件:
A:加入电解质溶液
B: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
C: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
D:降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
E:最后需要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过夜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其pH值最高的是( )
A:NaAc
B:Na2CO3
C:NH4Cl
D:NH4Ac
用含量已知的标准试样作样品,以所用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由此来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为:( )
A:空白试验
B:回收试验
C:对照试验
D:稳定性试验
E:平行试验
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碱,用双指示剂法分析一定质量的样品水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标准HClV1mL达到终点,接着加入甲基橙又耗同样浓度HClV2mL达到终点,则V1和V2的关系为
A:V1=V2
B:V1>V2
C:V1<V2
D:V1=2V2
将0.56g含钙试样溶解成250mL试液,移取25mL试液,用0.02mol×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耗去30mL,则试样中CaO(M=56g×mol-1)含量约为( )
A:6%
B:12%
C:30%
D:60%
在pH=4.0 时用莫尔法测定Cl-的含量,分析结果( )
A:正常
B:偏低
C:偏高
D:难以判断
用EDTA测定K+不能利用下列哪种方式?( )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返滴定法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 时常要加入硝基苯的原因是:( )
A:可以加快沉淀的溶解度
B:可以增大沉淀的转化
C:可以防止沉淀的转化
D:作为指示剂
E:可以防止胶状沉淀的凝聚
以FeCl3溶液滴定0.02000mol/LEDTA溶液,至化学计量点时它们的体积比是V FeCl3︰VEDTA=2︰1 ,则FeCl3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为( )
A:0.005000
B:0.01000
C:0.01500
D:0.02000
E:0.04000
某弱酸型指示剂在pH 2.5时呈红色, pH 4.5时呈黄色 ,其离解常数约为( )
A:3.2′10-3
B:3.2′10-4
C:3.2′10-5
D:3.2′10-6
配制I2标准溶液时,加入适量的碘化钾,目的是( )
A:防止I2被空气氧化
B:使终点颜色变化更加敏锐
C:增加I2的溶解度,减少挥发
D:防止待测组分分解
E:其他均非
标准溶液是
A: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B: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C:浓度永远不变的溶液
D:只能用基准物质配制的溶液
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
A: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C: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D:、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
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为( )
A:物质的量浓度
B:质量百分浓度
C:当量浓度
D:体积百分浓度
用HCl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某Ba(OH)2(c1)溶液和某NaOH溶液(c2),两者体积相同,若至终点时消耗滴定剂的体积相等,则c1 与c2的关系是
A:c1 = c2
B:c1 =2 c2
C:c1 = 4c2
D:2c1 = c2
今以酸度计测定某溶液的pH=9.25,该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
A:4位
B:3位
C:2位
D:1位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A:进行仪器校正
B:增加测定次数
C:认真细心操作
D:测定时保持环境的湿度一致
测定KBrO3含量的合适方法是()
A:酸碱滴定法
B:KMnO4法
C:EDTA法
D:碘量法
下列各组酸碱对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2+Ac-HAc
B:NH3-NH2-
C:HNO3-NO3-
D:H2SO4- SO42-
淀粉指示剂属于:( )
A:特殊指示剂
B:外用指示剂
C:氧化还原指示剂
D:荧光指示剂
E:自身指示剂
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盐溶液,滴定应( )
A:像酸碱滴定那样快速进行
B:在开始时缓慢进行,以后逐渐加快
C:、始终缓慢地进行
D:、在近化学计量点附近加快进行
某指示剂KHIn=1.0×10^(-5),从理论上推算其pH变色范围是()
A:4~5
B:5~6
C:4~6
D:5~7
滴定分析中,常用指示剂顏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这点称为( )
A:化学计量点
B:突跃点
C:滴定终点
D:理论终点
已知E0(Fe3+/Fe2+) = 0.77V,E0(Cu2+/ Cu+) = 0.15V,则反应Fe3+ + Cu+ D Fe2++ Cu2+的平衡常数K为
A:5.0?
B:1.0?
C:3.2?
D:5.0?
下列变换正确的是
A:10.00mL=0.0100L
B:10.5L=1.05×104mL
C:10.5L=10500mL
D:10.5L=1.050×104mL
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要求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
B: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C: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结果的误差为零
D: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不可避免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定管读数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B: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应读到小数点后五位
C: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时需用操作溶液润冼
D:量瓶不能用来久储溶液
控制酸度可提高EDTA滴定选择性的原因是:( )
A:降低杂质离子的浓度
B:提高待测离子的浓度
C:提高待测金属离子的KMY
D:、使杂质离子的K NY’降低到不能被滴定的程度
E:使杂质离子形成另外一种稳定化合物
若某基准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50g/mol,用它标定0.2 mol/LB溶液,假定反应为A+2B=P,则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应为( )
A:0.1~0.2g
B:0.2~0.4g
C:0.4~0.8g
D:0.8~1.0g
以下溶液的浓度均为0.10mol/L,其中只能按一元酸碱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是
A:草酸(pKa1=1.22,pKa2=4.19)
B:联氨(pKb1=5.52,pKb2=14.12)
C:硫化钠(pKb1=-0.92,pKb2=6.76)
D:亚硫酸(pKa1=1.90,pKa2=7.20)
在Fe3+,Al3+,Ca2+,Mg2+混合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沉淀分离法
B:溶剂萃取法
C:配位掩蔽法
D:控制酸度法
共沉淀现象,对测定结果即会产生正误差,也会产生负误差。 ( )
A:错误
B:正确
用普通软质玻璃瓶较长时间贮存EDTA标准溶液,EDTA浓度会增高。( )
A:错误
B:正确
为了获得纯净的沉淀,将沉淀分离后,需进行洗涤,洗涤的次数越多,洗涤液用量越多,则结果越准确。( )
A:错误
B:正确
酸碱滴定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等于7。
A:错误
B:正确
晶形沉淀条件是,在缓慢条件下,加入沉淀剂于浓的热溶液中,沉淀完毕需陈化。( )
A:错误
B:正确
在滴定分析时,指示剂的用量越多,越能够准确的指示滴定终点。
A:错误
B:正确
在分析实验中,称取3 .2 018克试样,在测定过程中试样显得少了,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又用台称称此试样0.1g加入其中,因此称取试样总量为3.3018克。( )
A:错误
B:正确
系统误差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所以必须加以消除。( )
A:错误
B:正确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是指示剂的电位大于氧化剂的电位。
A:错误
B:正确
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和2.0×10^(-12),则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的溶解度。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