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别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 )。
A:中国人头脑中贮存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
B:中国人面形相对易辨认
C: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
D:外国人面形难以辨认
态度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因为从学习结果来看,它是( )。
A:非认知学习
B:品德学习
C:情感领域的学习
D:行为习惯的学习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 )。
A: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
B: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
C:可以避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限制
D:这样可以促进新任务的学习与记忆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要改正一个学生作业潦草的态度,适宜的方法是( )。
A:坚持严格要求
B:批评作业潦草行为
C:奖励作业认真行为
D:使学生认识作业潦草的危害性
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理解的决定因素是( )。
A:思维的深刻性
B:认知结构中题型图式的贮存与激活
C:深刻的洞察力
D: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是( )。
A: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学
B:分析学习的条件
C:开发科学培训方案,节省培训成本
D:根据不同学习类型的不同过程和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另一双生子C不作爬梯训练,从第53周开始训练。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是( )因素在起作用。
A:教育
B:成熟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技能属于( )。
A:智慧技能
B:言语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技能
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 )。
A: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
B: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
C: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
D: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过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他们却能正确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纳森学习分类以下( )来解释。
A:自我知识
B:心理模型
C:信息网络
D:认知成分技能
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 )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
D:程序性知识
反映掌握定义性概念的行为动词是( )。
A:辨别
B:理解
C:分类
D:识别
(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威廉·冯特
B:艾宾浩斯
C:桑代克
D:斯金纳
反映掌握高级规则的行为动词是( )。
A:生成
B:运用
C:分析
D:思维
在现阶段指导任务分析最全面的理论是( )。
A:建构主义理论
B:信息加工心理学
C: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 )。
A:仁慈专断型
B:放任自流型
C:民主型
D:强硬专断型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纵向迁移
B:侧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学会学习
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 )。
A:人工饲养的黑猩猩
B:所有野生的黑猩猩
C:所有灵长类
D:个别野生黑猩猩
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
A:错误
B:正确
贾德的实验表明,虽然先后两个学习项目之间有共同的刺激与反应成分,但迁移不能自动发生。( )
A:错误
B:正确
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