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样本单位数的无限增加,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参数是指(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充分性
根据某地区关于工人工资的样本资料,估计出的该地区工人平均工资的95%的置信区间为[700,1500],则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该地区平均工资有95%的可能性落入该置信区间
B:该地区平均工资只有5%的可能性落在该置信区间之外
C:该置信区间有95%的概率包含该地区的平均工资
D:该置信区间的误差不会超过5%
对数据对称性测度的是( )。
A:偏态
B:峰态
C:变异系数
D:标准差
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年龄
B:温度
C:生产产品数量
D:零件尺寸的误差
编制单位成本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应采用()
A:报告期产量
B:基期产量
C:基期成本价
D:报告期成本价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抽样平均数的抽样标准差减少到原来数1/3,则抽样单位就须( )
A:增大到原来的9倍
B:增大到原来的3倍
C:比原来增加9倍
D:比原来减少8倍
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某厂各年工业产值
B: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C: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D: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差分析最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
B:方差分析涉及两类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C:方差分析中,大部分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D:方差分析中每个总体的方差相同
平均增长速度是()
A: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数列发展水平之差
B:数列发展水平之比
C:绝对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之比
D: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之比
对于两个自变量而言,双因素方差分析中的误差平方和比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是的任何一个误差平方和要()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某学校有100名教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 )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计量尺度的不同可分为( )。
A:数值型数据
B:分类型数据
C:顺序型数据
D:观测数据
增长速度是指( )。
A:发展速度与1之差
B:扣除基数之后的变化速度
C:报告期比基期水平增长的程度
D: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E:报告期比基期水平之差同基期水平之比
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
A:企业数
B:产品数量
C:体重
D:职工人数
直线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b的作用是( )。
A: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
评价估计标准有哪些(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限性
D:经济性
反映分类数据的图形可选用的有()
A:条形图
B:累积频数分布图
C:饼图
D:直方图
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与频数的关系是()
A:各组标志值作用大小从频数大小中反映出来
B:频数愈大的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影响也愈大
C:标志值很小的组,相应的频数也就小
D:组标志值相应的频数很小,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就小
方差分析中涉及两类误差,分别为( )。
A:随机误差
B:登记误差
C:系统性误差
D:偏差
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亦称倒数平均数。
A:错误
B:正确
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统计量只依赖于样本,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A:错误
B:正确
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A:错误
B:正确
零相关就是不相关
A:错误
B:正确
变量就是指数量标志。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