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模型
A:P-O-X
B:TIRO
C:A-B-C
D:B=f(P,E)
自我表露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A:低的自我表露具有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B:中等的自我表露具有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C:高的自我表露具有搞的心理健康水平
D:两者没有关系
社会测量法中最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测量目的
B:确定变量
C:确定选择方法
D:编制问卷
态度概念的ABC模型中,B是指()
A:认知成分
B: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
A:简约模式
B:概括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模式
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初次印象
D:印象修正
犯罪行为属于什么类型的角色偏差()
A:行动偏差
B:习惯偏差和人格偏差
C:群体或组织偏差
D:次级文化偏差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的观点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学生更多服从于那些自己喜欢的教师,这反应了制约服从的哪种条件()
A:权威性
B:地位
C:喜欢
D:监督
“错误效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年龄
B:性别
C:自尊
D:社会经济状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
B:如果情境很明确,那么从众行为会增加
C: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愈高,成员越容易从众
D: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从众概率呈线性关系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受助者的特征有哪些()
A:性别
B:年龄
C:相似性
D:情感
合群和建立友谊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A:获得社会支持
B:获得信息
C:获得地位
D:交换物质利益
文化对人的作用直接表现在()
A: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
B: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
C: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联系
D:维持社会秩序和保证社会正常运转
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A: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B: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
C:P-O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
D:P-O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在临时性大团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暗示
B:感染
C:认同
D:模仿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
A:量表法
B:投射法
C:行为反应测量法
D:实验法
非本能论有关侵犯行为减少的方法包括哪些()
A:通过减少社会上的不公正来减少挫折,进而减少侵犯发生的可能性
B:给挫折一个合理的理由
C:奖励合作的、非侵犯性行为
D:通过观察学习减少非侵犯性行为
个体社会化有哪些意义()
A:个体成为社会人的必由之路
B: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
C:维护社会秩序和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
D:个体的基因得以保存下去
态度的P-O-X模型中,总共存在8种情况
A:错误
B:正确
地位高的人容易被选作领导
A:错误
B:正确
头脑风暴法和虚设团体术是团体决策的两种技术
A:错误
B:正确
利科特量表是由陈述句组成的
A:错误
B:正确
“有的丈夫既希望妻子温柔体贴、操持家务,又希望她在事业上出人头地。”这一现象属于角色内冲突
A:错误
B:正确
邻近对人际吸引的作用体现在越近越好
A:错误
B:正确
人们更喜欢十全十美的人
A:错误
B:正确
人际吸引力是不会改变的
A:错误
B:正确
刺激的模糊性容易导致从众
A:错误
B:正确
根据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我们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记得少,忘得快
A:错误
B:正确
模仿是人们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历程
A:错误
B:正确
良好而亲密的人际关系会大大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A:错误
B:正确
交往双方有一定的情感卷入属于表面性接触阶段
A:错误
B:正确
群体凝聚力会随着群体人数增多而减少
A:错误
B:正确
生理反应测量是通过检查被试者的生理状况来测定态度的一种方法
A:错误
B:正确
社会测量法中,每个成员的人缘指数等于受选人数与受拒人数之差初一团体总人数与1之差
A:错误
B:正确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社会行为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条件反射
A:错误
B:正确
参照测量法的有点在于隐藏了真实目的
A:错误
B:正确
一般来讲,女性的交往圈子小,感情色彩较浓,而男性交往圈子大,感情色彩较淡
A:错误
B:正确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人们助人仅仅是因为社会规范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