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具有平等性、免费性和强制性特点的教育为( )。
A:平等教育
B:免费教育
C:义务教育
D:强制教育
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的理论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进化论
德育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 )。
A:思想素质
B:政治素质
C:道德素质
D:品德素质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即( )。
A:讲解与演示过程
B:参观与讨论过程
C:提问与对话过程
D:教授与学习过程
古代社会占第一位的教育内容是(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 )
A:学生具有自觉性
B:学生具有独立性
C:学生具有创造性
D:学生具有可塑性
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是
A:教育理论
B:教育思潮
C:教育流派
D:教育思想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 )。
A:教育的社会现象和内部现象
B:教育的认识现象和外部现象
C: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D:教育的内部现象和外部现象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目前 ,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 )。
A:杜威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赞可夫
培养人的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教学
C:劳动
D:课外活动
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不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
A:街道
B:社区
C:校外机构
D:家长会
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教学为中心
D:儿童为中心
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 ( )。
A:热爱事业、热爱学生
B: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C: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D: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20世纪教育发展目标中“两全”是指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C: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常用的德育方法()
A:说理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教育目的规定着( )。
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联系的基本方式是( )。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络
C:召开家长会
D:成立各种教育组织
教育的社会功能有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人口功能
D:文化功能
赞可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 )。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C: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D: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A:绝对客体
B:教育的客体
C:学习的主体
D: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
A:错误
B:正确
教学只是完成智育任务的基本途径。
A:错误
B:正确
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A:错误
B:正确
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A:错误
B:正确
社会教育同社区教育是一回事。
A:错误
B:正确
学校工作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A:错误
B:正确
教师只要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就够了。
A:错误
B:正确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可以分离,不必相互联系和沟通。
A:错误
B:正确
教育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A:错误
B:正确
“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是相互矛盾的,要取消班级授课制。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