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
A:四种造字法
B:四种用字法
C:四种假借法
D:四种通假法
关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一句,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兼语句
B:含双宾语
C:含宾语前置
D:是判断句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凶”的词义是()
A:凶狠
B:不吉祥
C:闹饥荒
D:凶恶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什么体著作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语录体
“于予与何诛 !”中的“诛”的文中义是
A:诛杀
B:攻打
C:谴责
D:偷袭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中“贰”的文中义是
A:两属
B:两个
C:二十
D:第二次
下面句子中 ,含有意动用法的句子有.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B: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C: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流传到现在的《战国策》,是经过汉代谁整理过()
A:刘向
B:向秀
C:许慎
D:班固
古今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属于同音假借的有()
A:益、溢
B:须、鬚
C:桮、杯
D:景、影
“赦之,以劝事君者”中的“劝”的文中义是
A:规劝
B:鼓励
C:说服
D:进谏
下列各句中,“ 是 ”作为代词的是
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是非君子之道也。
下列句子中有兼词的是
A: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B:穆公访诸蹇叔。
C:逢丑父与君易位。
D:姜氏欲之,焉辟害?
关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中的“夫”说法正确的是
A:词性是指示代词
B:可译为“那”
C:词性是发语词
D:表示将发表议论
关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中的“ 过 ”,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过”是动词,第二个“过”是名词。
B:第一个“过”是名词,第二个“过”是动词。
C:第一个“过”是犯错误,第二个“过”是错误
D:第一个“过”是错误,第二个“过”是犯错误。
关于“四体二用说”,说法正确的有()()()()
A:是清代段玉裁最先明确提出的
B:“四体”能在汉字结构上体现出来, “二用”不能.
C:“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指 转注假借。
D:“四体”指的是四种造字法,“二用” 指的是二种用字法。
下列各句中,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判断句与“者、也”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句的主语后边常用 “者”字
B:在谓语后边常用 “也”
C:二者可以同时使用, 有时也可以单用
D:用在判断句主语谓语后边的“者、也”都是代词
下面句子中的“者”字词性是助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对《 礼记 》 , 叙述正确的是
A:《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B:《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C:戴德辑录了《大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小戴礼记》。
D:《礼记》即《小戴礼记》。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是介词的有()()()()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C:执事不以釁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D: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吾道一以贯之。”中有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
A:错误
B:正确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中有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其虞虢之谓也”中含有宾语前置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今之从政者殆而!”与“思而不学则殆”中的两个“殆”字意思相同
A:错误
B:正确
“公赐之食。食舍肉。”中“舍”与“捨”是古今字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先秦文字基本上属于古文字范畴 。
A:错误
B:正确
“村、邨”异体字,形符声符都不同。
A:错误
B:正确
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保留描画物象的色彩,异体字不多,偏旁不固定,书写自由灵活.
A:错误
B:正确
许慎对“六书”中对“假借”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授。
A:错误
B:正确
甲骨文从书写材料来看,又称作殷虚文字
A:错误
B:正确
“邻之厚,君之薄也。”是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师进,次于陉。”中的“次”的文中义是“前进”。
A:错误
B:正确
“彼天子固然”中“固然”与“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中的“固”都是“本来”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许慎对“六书”中的“形声”所下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
A:错误
B:正确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中“萧墙”本指国君宫门内当门的小墙。
A:错误
B:正确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拂”通“弼”,匡正过失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家邻镇粤将军署”中“署”是“署名”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相”字的文中义是“辅佐”。
A:错误
B:正确
“犹不改,宣子骤谏。”中“骤”的词性是副词,意义是“屡次”。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