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政府被彻底颠覆以后, 1922年新的政府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 又被称为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新学制》
临时教育会议制订了《学校系统》, 于1912年9月公布实行 , 称为
A:《壬子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 )与“专业教育”相对,是指实施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普通知识,使他们具有基本文化修养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为未来生活而非职业做准备。
A:普通教育
B:公民教育
C:国民教育
D:基础教育
初等教育,又称
A:小学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儿童教育
D:初级教育
1870 年 ,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又称
A:《福斯特法案》
B:《教育补助金法案》
C:《巴尔福教育法》
D:《费舍教育法》
国外最早的小学是 .
A:埃及古国王时期的宫廷学校
B:印度的古儒学校
C:日本的寺子屋
D:日本的乡学
中共中央 、国务院于1993年2月印发了(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进行了整体性的设计,是指导我国新时期乃至下世纪初我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教师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多快好省地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是下列我国哪个时期的教育改革目标 :
A:改造和发展阶段
B:调整发展阶段
C:完善发展阶段
D:恢复、调整和改革、发展阶段
1918 年,英国国会通过 《费舍教育法》
A:建立了初等教育由国家和自愿协会共同承担初等教育学校的管理。
B:形成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教育局相结合,但以地方教育局为主的初等教育管理体制。
C:教育管理开始向延长普及教育年限方向迈进的前奏。
D:开始形成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教育领导体制。
初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全民性
B:普通性
C:全面性
D:基础性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的是:
A:基础学科仍然受到重视
B:人文学科比重有所加大
C:道德教育受到特别重视
D:深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在英国颁布的法律中 , 意在中央直接领导教育的是
A:《选择与多样化》
B:《费舍教育法》
C:《1993年教育法》
D:《1988年教育改革法》
初等教育的全面性是由( )所决定的 。
A:初等教育自身的属性
B: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
C: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人才的全面性
D:初等教育个广泛性
在英国颁布的法律中,形成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教育领导体制的 是
A:《巴尔福教育法》
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
D:《1988年教育改革法》
随着教育的发展各国又出现了新的教学评价 方式:
A:校本学生评价体系
B:学生累积记录
C:报告单
D:校本绩效责任体系
我国现行初等教育投资体制的特点是 :
A:中央政府在整个初等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中仅占有较低的比重或份额;
B: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投资占有较高的比重或份额;
C: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基层政府是实施初等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实施初等教育90%以上的经费;
D:家庭和学生直接负担一部分初等教育费用。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困难和 问题 :
A: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意识有待加强
B:教育改革的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不能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C:教育投入不足,效益不高仍然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D:初等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职业化程度低,生活待遇差,流失严重,队伍不稳定
我国初等教育的改造和发展阶段,教育改革的目标是
A:教育的大众化
B:教育的民主化
C:教育的制度化
D:教育的普及化
初等教育改革的类型 ,根据教育改革的目标的远近划分 :
A:远期改革
B:中期改革
C:短期改革
D:近期改革
2001年启动的课程改革.
A: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是新旧教材的替换
B: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
C: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
D: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
为宏观指导和统筹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于2001年 9月在全国 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
A:错误
B:正确
1930年苏联发布了《关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决定》,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投入 。
A:错误
B:正确
郡县学小学的设立,标志着小学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整体的教育部署当中。
A:错误
B:正确
1988年,贝内特发表了布什《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A:错误
B:正确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三育两有”指的是在德育、智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劳动者。
A:错误
B:正确
美国实行弹性升级制,德国普遍采用分组法。
A:错误
B:正确
初等教育可以表现在:身体发展的基础性;知识、智力发展的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基础性。
A:错误
B:正确
1958年,苏联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规定》,规定,初等教育仍为4年。
A:错误
B:正确
最早的小学产生于东方印度的古儒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专门接受皇家子孙和朝臣子弟入学。
A:错误
B:正确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仍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实行中更加灵活。
A:错误
B:正确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目的是保证儿童、尤其是农民子女都能受到完全的基础教育。这个新学制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双轨学制的传统 。
A:错误
B:正确
19世纪末,英国先后颁布了《教育补助金法案》和《福斯特法案》,要求对初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课程进行改革,提高初等教育质量 。
A:错误
B:正确
基础性是初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A:错误
B:正确
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错误
B:正确
1972年制定的《初等学校补助法》,开支二亿四千二百万美元解决废除隔离和黑白并校的活动,凡自动而认真合校者领取大量补助费,抗拒者不得享受补助。
A:错误
B:正确
初等教育对象一般为7~13岁的儿童。
A:错误
B:正确
明代“小学”同社学等等在行政隶属上是存在着很大区分。
A:错误
B: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初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
A:错误
B:正确
初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A:错误
B:正确
1997 年7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推向了新阶段,标志着我国社会力量办学步入了一个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