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主要是 .
A:犯罪的目的不同
B: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C:使用的工具不同
D:打击的部位不同
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在量刑时应当实行
A:吸收原则
B:相加原则
C:先减后加原则
D:先加后减原则
犯投降罪被判处死刑的条件是
A:出卖战友
B:泄漏国家军事机密
C:投降后为敌人效劳
D:资助敌人
甲 15 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 1000 元钱和 4 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 heroin ‘及‘ 50g ‘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二人遂将 4 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 。甲的行为 :
A:构成走私毒品罪
B: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构成贩卖毒品罪
D: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甲为了逞威风,与乙的车在高速路上超车,造成乙的车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当由我国境内开往甲国的国际列车到达乙国境内时,甲囤公民A与丙国公民B发生斗殴,A用枪杀死了B,对A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适用国际刑法
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A:14500元
B:12500元
C:9500元
D:4000元
陆某与赵某有仇,欲伺机杀赵某。某日陆某驾驶一辆货车,见前面一行人极像赵某,便驾车将该人撞死。后发现该人不是赵某,陆某驾车逃跑。陆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交通肇事罪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李某是军队上校军官,在去某国家访问期间,私自脱离访问团,并滞留该国。向该国有关情报部门提供了中国海军的力量部署。他的行为构成
A:叛逃罪
B:故意泄漏军事机密罪
C:军人叛逃罪
D:间谍罪
强奸罪之人人死亡 ,属于
A:结果加重犯
B:想象竞合犯
C:法规竞合犯
D:转化犯
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 ,其追诉时效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某企业生产的一批外贸供货产品因外商原因无法出口,该企业采用伪造出口退税单证和签订虚假买卖合同等方法,骗取出口退税50万元(其中包括该批产品已征的产品税、增值税等税款19万元)。对该企业应当如何处理 ?
A:以合同诈骗罪处罚
B:以偷税罪处罚
C: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
D:以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并罚
甲杀害被保险人骗取巨额保险金。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
A:以保险诈骗罪从重论处
B:以故意杀人罪从重论处
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
某外国人张某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 ,对张某应如何处置?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李某挪用扶贫款项给朋友做生意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
D:滥用职权罪
某乙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线线路,对他应
A:按牵连犯进行数罪并罚
B:仅按破坏电信设施罪处罚
C:仅按盗窃罪处罚
D:按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陈某挪用救灾款3万元交给其朋友做生意 。陈某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
D:滥用职权罪
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
A:遵守监规监纪
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
C:没有故意犯罪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强奸罪的本质特征是 :
A:使用暴力、胁迫手段
B:违背妇女意志
C: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D:使用其他手段
虐待罪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主体为特殊主体
B:主体为一般主体
C:主观方面为故意
D:客观表现为经常性的对被害人进行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与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
甲从A地购得面值2万元的假币,然后携带假币乘坐火车到B地。甲在车上与几个朋友赌博时被乘警发现,乘警按规定对甲处以罚款,甲欺骗乘警,以假币交纳罚款,被乘警发现。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些罪 ?
A:购买、运输假币罪
B:诈骗罪
C:持有、使用假币罪
D:赌博罪
不属于刑法典明文规定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不属于侵占罪的侵占对象是 .
A:有主物
B:代他人保管物
C:遗忘物
D:埋藏物
诽谤罪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主体为一般主体
B:主观方面为故意
C: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该事实
D:必须是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
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中的“已着手” 。
A:盗窃犯将手伸进乘客的口袋
B:将毒药放入饮用水中
C:提刀在电影院里寻找仇人
D: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包括
A:合法权益受到威胁
B:避险行为只对造成危险的人或物造成损害
C:避险所造成的损害不能大于所避免的损害
D:避险只是不得已才实行
某厂生产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劣质产品,销售金额达30万元。消费者使用后程度不同地引起过敏、脱皮等不良反应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C:单位犯罪
D:自然人犯罪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 4000 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脏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甲属于间接正犯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根据第5题的陈述,关于甲出售、购买假币与使用假币的行为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使用假币罪应被出售、购买假币罪吸收
B:使用假币罪与出售、购买假币罪为牵连关系,应从一重处罚
C:对使用假币罪与出售、购买假币罪应实行并罚
D:甲就使用假币罪成立自首
贷款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 :
A:编造引用资金、项目,骗取贷款
B: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C: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
D: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李某租用某建筑公司场地开了一家酒店,并为酒店财产投了40万元人民币保险,后因经营不善,无力支付租金,场地被建筑公司封锁。李某决定放火烧毁酒楼,一是报复建筑公司(因酒店旁边还有建筑公司的其他建筑),二是可以获取保险赔偿金。李某放火后到保险公司理赔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下列关于本案的意见哪些是正确的 ?
A:李某的行为触犯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两个罪名
B:放火罪与保险诈骗(未遂)罪应并罚
C:放火罪与保险诈骗罪相竞合,只定放火罪
D:放火罪与保险诈骗(预备)罪应并罚
不属于危险犯的有
A:放火罪
B:投毒罪
C: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罪
不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是 .
A:犯罪客观方面
B:犯罪行为
C:犯罪人的地位
D:犯罪人的身份
根据11题陈述,设李某曾借过王某1万元钱,现王某生活窘迫,急用钱,虽向李某多次催要,但李某均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拒不还债。某日,王某将李某骗至城郊的亲戚家并关押起来,声称李某不还钱就决不能走。李某只好让家人送1万元钱给王某。但此时,李某已被王某关押了两天两夜。王某的行为在下列几项犯罪中哪种是可以排除的 ?
A:抢劫罪
B:非法拘禁罪
C:绑架罪
D:敲诈勒索罪
根据第5题的陈述,关于乙携带 10 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不可以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罪名有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武装叛乱罪、暴乱罪
D:间谍罪
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A:15 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15 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15 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 8000 克
D:15 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关于罚金的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甲犯两罪,法院依法对其分别判处罚金3000元和5000元,则某甲最终被执行的罚金总额应为8000元
B:某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和没收全部财产,则某乙应实际被执行没收财产
C:某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则某丙应被实际执行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
D:某丙实施犯罪被判处罚金,但其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要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最后酌情予以免除罚金的执行
教唆犯可以是
A:从犯
B:直接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主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