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
B:水体温度变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
B:海洋
C:岩石圈
D:化石燃料
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
A:人为因子
B:土壤因子
C:地形因子
D:气候因子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浓度增加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氧化合物
D:二氧化硫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在光谱中,380--760n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A:紫外光
B:红外光
C:可见光
D:蓝光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物种数量
B:物种生物量
C:物种的体积
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是
A:光照强度
B:光周期
C:低温
D:昼夜变温
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A:Tansley
B:Liebig
C:Haeckel
D:Shelford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在
A:90%以上
B:50-70%
C:60-80%
D:80%以上
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
A:排出水分
B:获取水分
C:排出溶质
D:获取溶质
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植物每生产1 g干物质约需水量为(),但不同植物类型需水量是不同的
A:349g
B:200-300 g
C:300-600 g
D:600-800 g
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
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
温室效应指的是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化石燃料
B:生物资源
C:金属矿物
D:非金属
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略增强
()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A:r-K连续体
B:K-选择者
C:r-选择者
D:S-选择者
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科之一是
A:冬青科
B:松科
C:大戟科
D:壳斗科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
B:植株开花
C:长出新根
D:繁殖
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A:阳性树种
B:耐阴树种
C:草本植物
D:中性树种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种群
B:群落
C:物种
D:生态系统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A:地区环境
B:生物圈
C:大环境
D:小环境
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是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 N/K时,种群
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
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
D:种群数量不变
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
A:群落
B:林分
C:种群
D:林型
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A:气候顶极
B:偏途顶极
C:土壤顶极
D:地形顶极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A:温度
B:食物
C:湿度
D:光
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生植物
D:阴生植物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
A: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A:种群
B:群落
C:群丛
D:群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