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的动态性又称为记忆性
A:错误
B:正确
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就不需要数学建模了
A:错误
B:正确
图示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明显歪曲实验结果的误差为过失误差
A:错误
B:正确
任意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本解组仅有一组
A:错误
B:正确
任何一个模型都会附加舍入误差
A:错误
B:正确
模型不具有转移性
A:错误
B:正确
获取外部信息时必须考虑其可靠性和权威性
A:错误
B:正确
求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方程离散化转化为递推公式以求出函数值
A:错误
B:正确
利用乘同余法可以产生随机数
A:错误
B:正确
数学建模的真实世界的背景是可以忽视的
A:错误
B:正确
预测战争模型是牛顿提出的
A:错误
B:正确
引言是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A:错误
B:正确
数学建模是一种抽象的模拟,它用数学符号等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A:错误
B:正确
建模中的数据需求常常是一些汇总数据
A:错误
B:正确
对变量关系拟合时精度越高越好
A:错误
B:正确
面向事件法又称时间增量法
A:错误
B:正确
原型指人们在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关心和研究的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对象
A:错误
B:正确
<font face="Arial">题面见图片<img height="55" alt="" width="441" src="http://file.open.com.cn/ItemDB/23779/7ef155e0-09cc-405c-9e30-27a535e8bdb2/200811417030408.JPG" /></font>
A:错误
B:正确
现在世界的科技文献不到2年就增加1倍
A:错误
B:正确
在构造一个系统的模拟模型时要抓住系统中的主要因素
A:错误
B:正确
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
A:错误
B:正确
渡口模型涉及到先到后服务的排队问题
A:错误
B:正确
建模主题任务是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
A:错误
B:正确
小组讨论要回避责任
A:错误
B:正确
有的建模问题可利用计算机求解
A:错误
B:正确
利用理论分布基于对问题的实际假设选择适当的理论分布可以对随机变量进行模拟
A:错误
B:正确
参考文献要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A:错误
B:正确
量纲分析是20世纪提出的在物理领域建立数学模型的一种方法
A:错误
B:正确
利用偏回归平方和评价一个自变量在一组自变量中的重要性
A:错误
B:正确
现在公认的科学单位制是SI制
A:错误
B:正确
随机误差不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
A:错误
B:正确
数学建模仅仅设计变量
A:错误
B:正确
研究新产品销售模型是为了使厂家和商家对新产品的推销速度做到心中有数
A:错误
B:正确
我国对异常值没有颁布标准
A:错误
B:正确
数学建模没有唯一正确答案
A:错误
B:正确
利润受销售量的影响和控制
A:错误
B:正确
最小二乘法估计是常见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A:错误
B:正确
模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经受住实践检验
A:错误
B:正确
关键词不属于主题词
A:错误
B:正确
建立数学模型时可作几方面的假设____
A:关于是否包含某些因素的假设
B:关于条件相对强弱及各因素影响相对大小的假设
C:关于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D:关于模型适用范围的假设
估计模型中参数值的常用方法有____
A:直接查阅资料
B:图解法
C:统计法
D:机理分析法
使用模拟系统应达到的目标有( )
A:描述一个现有的系统
B:探索一个假设的系统
C:设计一个改进的系统
实验误差有____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
建立微分方程模型一般的步骤是____
A:把用语言叙述的情况化为文字方程
B:给出问题所涉及的原理或物理定律
C:列出微分方程,列出该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或其他条件
D:求解微分方程,确定微分方程中的参数,最后求出问题的答案
用模拟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注意事项有____
A:应该做足够多次的模拟运行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B:注意抓住系统中的主要因素
C:把握原则
D:牢记建模目标
E:模拟模型的每一次模拟都是从特定的初始状态开始
F:一个系统是在稳定状态条件下按正常情况设计的
采取面向事件法进行系统模拟的步骤是____
A:写出实体(实体的特征),状态,活动
B:确定系统的运转规则,画出说明事件和活动的流向图
C:绘制“轨迹表”表格,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
D:写轨迹表
观察实际问题中的平衡现象的方法有______
A:从长期的宏观的角度着眼,在大局上或整体上进行研究
B:从瞬时的局部的角度着眼,把微小结构及瞬时变化作为问题来研究
C:利用宏观模型去观察
D:利用微观模型去观察
数学模型的误差原因有____
A:来自建模假设的误差
B:来自近似求解方法的误差
C:来自计算工具的舍入误差
D:来自数据测量的误差
产生随机数的数学方法有____
A:乘同余法
B:混合同余法
C:除同余法
D:独立同余法
|
|